为了孩子的明天
初二(2)班全体老师及同学热烈欢迎
各位家长的到来!
班主任雷老师;
明年的这个时候你的小孩就已经进入初三的关键时期,我们召开了这次家长会,应该说意义是深远的,使教师家长进一步达成共识,形成教育
的最大合力,把初二的基础打的更加
坚实,为初三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孩子在未来的竞争中准备实力。;
班级基本情况
班级优点:
1.学生乖巧懂事、心态阳光,班风团结向上。2.多数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勤奋踏实,
良好的学习习惯、你追我赶的学风正在形成。
3.多数班委、学生责任心强,得到师生好评。;
存在问题
1、少数同学存在懒惰、散漫心理,没有找到努力的方向和动力。
2、个别同学性格浮躁,不够沉稳。
3.部分同学不重视听、读、背的作业,对作业或错题订正应付了事,一知半解;问同学只问答案,不问个“为什么”,导致成绩总上不去。
4、对作息时间的规划不科学,对时间的利用不充分,导致作业完成不了,学习方法不太科学,效率低下,影响学习成绩。
5、部分同学平时课堂效率不高,自制力差,自习课纪律不好,导致学习“事倍功半”。;
什么是“初二现象”?“初
二现象”有哪些表现?;
i
1、学习成绩下降
在学习上,初二是一个分水岭,一部
分同学在初二进步很快,由成绩中等上升为优秀,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存在畏难情绪,将心思用在学习之外,成绩迅速下降,对学习失去兴趣,自暴自弃,从此一蹶不振。这样的同学到了初三往往很难有所突破,中考的失利难以避免。;
2、逆反心理严重
老师们分析,初二学生的另一特点是“
不服管教”。一些同学对老师、家长的批评不再虚心接受,开始反驳、顶撞,甚至嘲笑师长,越是父母、老师不让做的事,他们越起劲,一定要和师长“对着干”。;
3、交友不慎。
初二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发展,他们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一些行为与做法,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但由于他们的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还处于萌芽阶段,容易受外界影响。如有些学生有点成绩就盲目自满,认为高人一等,遇挫折时则盲目自卑,垂头丧气,而且他们彼此之间情绪感染性极强,做好事和做坏事都有从众心理,甚至拉帮结派等现象。;
学生的成才=
40%(学生的自身努力)
30%(家长的推动力)
20%(教师的教育力)
10%(社会的影响力)
——孩子的健康成长,
有赖您精心的呵护、
正确的教导。;
想与家长们探讨的问题
上课质量决定成绩
1.有些学生学习没有动力,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愿意做笔记,课堂效率低.;
效率产生差距
2.在学校里,有些学生自觉
性比较差,没有充分利用自习课
时间学习。
放学之后,没有及时回家,在
外游荡,作业又未完成。做完作业
后没有复习预习。
周末、假期时间过于放松。;
作业质量值得重视
3.有些学生作业马虎,字迹太差,作业差错多;老师讲评过的练习始终没有及时订正的习惯,导致已做过的练习屡做屡错。到考试时遇到难题不是去思考,而是乱猜。
4.很多学生有抄作业现象,而且非常
严重!!!;
家庭配合很关键
学校教育离不开正确家庭教育
的配合,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倘若没有良好,正确合理的家
庭教育配合,再好的师资和学
校都不可能产生好的教育效果。
请家长主动监督、检查作业、
预习、复习工作,配合学校的
教育。;
十问:家长的十问与五关注
1、在外留宿。
2、回家很迟。
3、带同学住宿。
4、打电话时间长,次数多。
5、受伤回家。
6、超消费要问。
7、超出友谊关系的异性朋友。
8、成绩突然下降。
9、穿奇装异服,爱好打扮,10、沉默寡言。;
家长的十问与五关注
五关注:
1.关注孩子的理想、目标和要求
2.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作业完成情况
3.关注孩子的细微变化,帮助孩子度过“危险”时期;
为什么孩子不愿与父母交流,父母的话都
不愿听?为什么孩子屡教不改?
招数一:身教重于言传
教育无他,榜样而已
招数二:“斥责”要有的放
批评要达到效果很重要的原则是弄
明白孩子为什么有这个问题和批评具
体要解决什么问题。自己看不惯的就
批评,甚至数罪并罚。常常会让孩子
挨了批评还不知道为什么。为此,在
批评孩子前一定要有的放矢.;
招数三:重结果更重过程
有些家长不关心孩子学习方法是否科
学,学习是否有效率,或者是否适合孩子,而是只关心结果。有的甚至在孩子取得了好成绩时,还不断地提醒孩子还有不足,
这个错误不该犯,那个错误不应该。结果,
让孩子对自己没了信心,甚至是把父母的期望内化成自己的学习动力,在面对考试时,更多的不是去想如何提高复习效率,
而是担心不能实现父母的期望,不能有好的出息,结果可想而知。;
招数四: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