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单元知识点
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具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未知数项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留心:一般说二元一次方程有诸多种解.
2.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联立在一起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留心:一般说二元一次方程组只有解(即公共解).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代入消元法;(2)加减消元法;
(3)留心:推断怎样解简洁是关键.
※5.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1)对于一种应用题设出的未知数越多,列方程组也许简单某些,但解方程组也许比拟麻烦,反之则难列易解
(2)对于方程组,若方程个数与未知数个数相等时,一般可求出未知数的值;
(3)对于方程组,若方程个数比未知数个数少一种时,一般求不出未知数的值,但总可以求出任何两个未知数的关系.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不等式:用不等号,把两个代数式连接起来的式子叫不等式.
2.不等式的主线性质:
不等式的主线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种数或同一种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主线性质2: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种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主线性质3: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种负数,不等号的方向要转变.
3.不等式的解集: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不等式所有解的集合,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4.一元一次不等式:只具有一种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系数不等于零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它的原则形式是ax+b0或ax+b0,(a0).
5.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类似,但肯定要留心不等式性质3的应用;留心:在数轴上表达不等式的解集时,要留心空圈和实点.
(七年级数学)学问点梳理
三角形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构成的图形。
2、推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
①a+bc(ab为最短的两条线段)
②a-b
3、第三边取值范围:a-b
4、对应周长取值范围
若两边分别为a,b则周长的取值范围是2a
如两边分别为5和7则周长的取值范围是14
5、三角形中三角的关系
(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0。
n边行内角和公式(n-2)
(2)、三角形按内角的大小可分为三类:
(1)锐角三角形,即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2)直角三角形,即有一种内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我们一般用“RtΔ”表达“直角三角形”,其中直角∠C所对的边AB称为直角三角表的斜边,夹直角的两边称为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
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3)钝角三角形,即有一种内角是钝角的三角形。
(3)、判定一种三角形的外形重要看三角形中角的度数。
(4)、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两直角边乘积的二分之一。
6、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
(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1、三角形的一种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任意三角形均有三条角平分线,并且它们相交于三角形内一点。(内心)
(2)、三角形的中线:
1、在三角形中,连接一种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
2、三角形有三条中线,它们相交于三角形内一点。(重心)
3、三角形的中线把这个三角形提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3)、三角形的高线:
1、从三角形的一种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为三角形的高。
2、任意三角形均有三条高线,它们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垂心)
3、留心等底等高学问的考试
初一(数学学习措施)技巧
1、做好预习:
单元预习时粗读,理解近阶段的学习内容,课时预习时细读,注意学问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公式和法则等要做好记录,以便带着问题听课。
2、仔细听课:
听课应包括听、思、记三个方面。听,听学问形成的来龙去脉,听重点和难点,听例题的解法和规定。思,一是要擅长联想、类比和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