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压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初中物理科学技术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的第五节《流体压强》,其主要
内容是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本章的最后一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固体的压强、液体压强、
大气压强的基础上引入的,内容与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联系密切,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能够
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来解决。学好了本节课,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提高将理论应用于实际
的能力。能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对科学的探索充满兴趣,从物理走向生活,从生活
走向物理。
【学情分析】
学习本节课时,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科学常识和认知基础,对探索自然现象及对观察到
的现象进行解释储备了一定的知识。可以动手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这堂课的主导思想是以
学生探究为主。分组合作,自主设计实验,观察解释现象,以这个流程进行教学。学生自主
探究学习,相互协作。在有趣的实验过程中体会科学态度,合作探究和探索精神。拉近了学
生与物理的距离,激发学生好奇心,提高学生在学习中克服困难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3.能用相关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流体的压强与流速有关的现象。
2.通过对比流体的流速,分析压强大小,解决相关问题。
3.体验由流体压强差异产生的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积极动手、动脑可以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获取成功的喜悦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
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难点: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演示实验
【课前准备】
实验器材:
乒乓球、水槽、铅笔、针管、蜡烛、吹风机、软管、纸屑、瓶盖、泡沫、铁架台、纸张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向学生展示一个有趣的“隔空点火”的小实验。
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中间的蜡烛被点燃了呢?
学习了本小节,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我们便能发现其中的奥秘。
【设计意图:这样的导入让物理课堂生动起来,抓住同学的眼球,以及探索的欲望,出乎学
生的意料,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讲授:
流体的概念。气体和液体都具有流动性,我们把它们统称为流体。并提出问题:流体流速改
变时,它们的压强是否也会改变呢?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一起走进实验室,一探究
竟。
【设计意图:利用以前所学知识建立流体的概念,并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环环相扣】
设计实验并提出问题解答问题:
1.对着两张平行的纸中间吹气,如果空气的压强真的跟空气的流速有关系,那么这两张纸
应该怎样运动?
2.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并将
手指移开,乒乓球会掉下来吗?
提出问题:
1.哪里的压强大?哪里的压强小?
2.哪里的流速大?哪里的流速小?
3.气体压强大小与流速有什么关系?
解答问题并得出结论:气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1.用吹风机向上吹乒乓球。
2.用吸管吹两乒乓球中间。
总结并得出结论:
展示有趣实验:天女散花。与生活中的的应用联系起来。让物理走向生活。
学以致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火车进站时,为什么要在安全线以外候车?
【设计意图:小组间合作交流,讨论其中的原理。为了让学生熟练并灵活运用掌握本节知识,
又让学生意识到物理应用于社会的理念】
回到隔空点火的实验,解释现象。
【设计意图:本小节首尾呼应。熟练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在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先是阅读消息,引入问题,然后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实验器材,模拟海洋中小船相撞的过程,
并提示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同学比较两侧水流速度,师生共同总结出两船相撞的原
因是中间水流速大压强小,内外产生压强差。得出在液体中流速越大压强越小的结论。
如果由你来制定水上交通规则,你认为应该加上一条什么警示语?
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
1.喷雾器
2.香蕉球。
【设计意图: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让物理走向生活】
综合两小节的实验,我们最终得出:
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飞机的升力:
人类很早以前就幻想着能像鸟类一样,在天空中自由飞翔。我给同学们用塑料泡沫做好的机
翼模型,此时让学生们向机翼吹气,观察机翼的运动状态,学生实验后,小组讨论机翼向上
运动的原因,教师总结飞机产生升力原理。
【设计意图:这样的小实验既复习了刚才所学知识,又让学生意识到物理应用于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