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春国开(贵州)《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形考任务1-2+终考题库.docx
文件大小:23.85 KB
总页数:17 页
更新时间:2025-05-15
总字数:约6.76千字
文档摘要

第一次形考任务

1.

下面哪个选项不属于阅读教学的设计依据?

单选题(5分)

A.

要依据课程标准

B.

要尊重教材

C.

要考虑学情

D.

彰显“语文性”

2.

下列关于平等对话中共享表述正确的是

单选题(5分)

A.

对话分为显性对话和隐性对话

B.

隐性对话不包含互相学习

C.

问答属于隐性对话

D.

互相鼓励属于显性对话

3.

苏联心理学家()提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单选题(5分)

A.

维果茨基

B.

苏霍姆林斯基

C.

马卡连柯

D.

乌申斯基

4.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与规范并重。

单选题(5分)

A.

难度

B.

深度

C.

创意

D.

广度

5.

语文教学设计要呈现出一种层次感”,这种层次感”是通过对()的雕镂,层层深入来完成的。

单选题(5分)

A.

文本

B.

细节

C.

重点

D.

难度

6.

关于读书的厚度就是写作的深度”理解不恰当的是()

单选题(5分)

A.

读书要读经典,而且要读深

B.

反复朗读经典书目,读透了再往宽广方向发展

C.

读了书记不住,写文章时也不会用,所以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并不密切

D.

阅读对写作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7.

关于作文评价,表述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5分)

A.

教师要把批阅作文的过程当作与学生的隐性对话过程

B.

教师对学生的文字要有一份真诚的尊重

C.

教师要试着通过文字走进孩子们丰富而充满想象的世界

D.

评判一篇作文的唯一标准是主题是否正确

8.

清人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凡一题到手,必不可轻易落笔,将通章之书,缓缓背过,细想神理,看其总意何在,分意何在,界限节次何在,此最要诀也。”说的是()

单选题(5分)

A.

题目是写作的关键,需要小心谨慎地辨析它的意义和界限

B.

构思与联想很重要

C.

合理剪裁材料很重要

D.

推敲措辞很重要

9.

对合理剪裁材料表述不恰当的有()

单选题(5分)

A.

立意统一

B.

符合目的

C.

意必己出

D.

决定视角

10.

关于单项作文训练下列几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5分)

A.

主要针对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的具体环境进行局部或片段训练

B.

这种训练针对性强,易操作,见效快

C.

这种训练对于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是没什么好处的

D.

单项作文训练目的性强,可以一次解决一个问题

11.

《人间词话》的作者是()

单选题(5分)

A.

王国维

B.

谢榛

C.

沈德潜

D.

刘熙载

12.

一切景语皆情语”出自()

单选题(5分)

A.

王国维

B.

谢榛

C.

沈德潜

D.

刘熙载

13.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单选题(5分)

A.

比喻

B.

拟人

C.

夸张

D.

通感

14.

对文眼”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5分)

A.

文眼”是文章的精魂所在

B.

文眼”是全篇艺术构思的焦点所在

C.

文眼”是文章的气韵

D.

散文的“文眼”就是散文的开头

15.

对古今字表述正确的是()。

单选题(5分)

A.

古今字是一种一词多字的现象

B.

古今字在《说文》里叫重文”

C.

古今字也成为或体字”

D.

古今字和异体字是一个概念

16.

下列关于被动句的表述不正确的有()

单选题(5分)

A.

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

B.

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

C.

被动句包括有标志的被动句和无标志的被动句

D.

以上表述都不正确

17.

以下关于通假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单选题(5分)

A.

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

B.

通假字在古代汉语里很普遍

C.

通假字就是人们在书写某个词的时候,没有写本字,而写了一个音同或者音近的字(借字)

D.

以上表述都不正确

18.

关于小说环境描写,表述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5分)

A.

描写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可以增强小说的真实性

B.

环境描写可以衬托人物

C.

环境描写可以推动情节发展

D.

以上表述都不正确

19.

关于小说教学中人物性格的学习表述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5分)

A.

人物是小说的核心要素

B.

人物性格可以通过外貌描写、细节描写、语言描写等方面展开分析

C.

读者要分析人物存在所昭示的意义

D.

《林黛玉进贾府》表达了统治阶级奢靡腐朽,压迫劳动人民的主题

20.

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出自下列哪本书?()

单选题(5分)

A.

《周易》

B.

《论语》

C.

《文心雕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