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4秋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配湘教版)28 特色分类专题(二) 地理工具与地理实践.docx
文件大小:1.03 M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5-15
总字数:约3.53千字
文档摘要

PAGE8/NUMPAGES8

特色分类专题(二)地理工具与地理实践

(时间:45分钟满分:70分)

地理工具的制作

(2023·四川绵阳期末)小明在参加学校的“自制地球仪”活动时,计划采用棉线缠绕乒乓球的制作方案。下图为小明制作地球仪的设计草图。读图,完成1~2题。

1.(2分)图中棉线代表的是(A)

A.经线 B.纬线

C.赤道 D.回归线

2.(2分)地球仪制作好以后,小明在手电筒的照射下拨动自制地球仪,可以演示(C)

A.四季更替 B.五带形成

C.昼夜更替 D.昼长变化

地理课上,同学们利用土豆制作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3~5题。

3.(2分)白纸上绘出的等高线地形图最可能是(D)

A. B.

C. D.

解析:由图可知,同学们把土豆切成了三片,所以在白纸上绘出的“山峰”等高线地形图至少有三条等高线,且呈闭合状态。

4.(2分)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对山峰的描述正确的是(A)

A.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

B.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C.等高线闭合,数值从四周向中间逐渐降低

D.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

5.(2分)制作过程中土豆片要切成相同的厚度,相同厚度模拟的是等高线地形图中的(C)

A.坡度 B.海平面

C.等高距 D.海拔

解析: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相等,故制作过程中土豆片要切成相同的厚度,相同厚度模拟的是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距。

地理工具的使用

气温是地面气象观测中所要测定的常规要素之一。某地理兴趣小组某日开展了气温的测定和记录活动。读图,完成6~8题。

6.(2分)气温观测前,老师给学生强调了几点注意事项,以下属于老师强调内容的是(B)

A.观测仪器需放在百叶箱上方

B.记录2时、8时、14时、20时气温

C.观测仪器需要受到太阳照射

D.需测定离地面2米处的气温

7.(2分)测量的数据中(C)

A.①为20时的气温

B.②为12时的气温

C.③④温差为3℃

D.当日最高气温为12℃

8.(2分)当天的日均温是(D)

A.13.5℃ B.9.5℃

C.7.5℃ D.9℃

家住山西晋中的小商学习完《气温和降水》一课后,想要探究自己家乡的降水情况。读晋中市12月26日至12月31日天气预报表,完成9~11题。

周二12/26

周三12/27

周四12/28

周五12/29

周六12/30

周日12/31

9.(2分)上述天气符号中不能表示降水形式的是(D)

A. B.

C. D.

10.(2分)下列可以获取近六天该城市降水量数据的测量工具是(D)

,A.百叶箱,B.温度计

,C.烧杯,D.雨量器与量杯

11.(2分)小商测量周六的降雪量,应注意(D)

A.降雪时,雪从漏斗进入储水瓶

B.降雪时,用盛雪口容纳降雪即可

C.测量时,将储水瓶中的雪倒入量杯读取数字

D.测量时,待储水瓶的雪在室内融化后,倒入量杯读取数字

实验操作

(2023·四川成都期末)读“探究海陆温度变化的差异”模拟实验示意图(下图),完成12~13题。

12.(2分)白天砂石的温度最有可能是(C)

A.15℃ B.19℃

C.25℃ D.20℃

解析:砂石的比热容小,白天在太阳照射的情况下,比水要更快受热,气温更高,最有可能是25℃。

13.(2分)该模拟实验可以用来说明,地球同纬度地带(A)

A.内陆气温年较差比沿海大

B.高原山地气温高于平原

C.夏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

D.沿海降水多于内陆

解析:该实验演示的是海陆位置对气温的影响,实验结论是夏季同纬度的沿海地区气温低,冬季同纬度的大陆地区气温低,即内陆地区年温差大,沿海地区年温差小,内陆气温年较差比沿海大。

地理实践

(2023·内蒙古包头中考)王先生和朋友到草原拍摄风景,大雪中与朋友走散,由于没有地面网络信号,和朋友失联。王先生通过手机发出北斗卫星消息,成功获救。下图是救援队收到的求救信息。读图,完成14~15题。

14.(2分)图中,对救援队成功找到王先生最有帮助的信息是(C)

A.甲 B.乙

C.丙 D.丁

15.(2分)图中的丙信息,体现了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D)

①实时导航功能②精确授时功能③快速定位功能④位置报告功能

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

(2023·辽宁沈阳期末)小明对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进行自主探究。读图,完成16~17题。

16.(2分)三次气温观测的结果中,正确的是(B)

A.第一次 B.第二次

C.第三次 D.三次都正确

17.(2分)根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