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课程标准学科素养目标思维脉图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1.理解生态脆弱区和土地退化的概念,认识其主要特征,结合具体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判断土地退化的表现。【区域认知】2.结合材料,分析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理解不同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综合思维】3.结合材料,理解不同的生态脆弱区的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措施。【人地协调观】
我国内蒙古东部的浑善达克沙地距离北京西北部约180千米,历史上曾是水草丰美的地区。20世纪后期,这里草场退化严重,沙尘暴频发,成为京津地区沙尘的主要来源地之一。如今,这里绿洲重现。20世纪后期,浑善达克地区为什么草场退化严重?现在的浑善达克沙地善如何从沙源地变成量生态绿洲?
生态环境脆弱区森林破坏土壤侵蚀草地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1)概念:(2)分布: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主要分布于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过渡区域。一、生态脆弱区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一旦其稳定性被打破,土地易退化。(3)特点:1、生态脆弱区
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土地沙化盐碱化土壤侵蚀2、土地退化(1)概念:(2)类型:土地退化即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出现质量下降、生产力降低的过程石漠化土壤肥力下降
土地沙化①定义:由于土壤侵蚀,表土失去细粒而逐渐沙质化,或由于流沙入侵,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甚至丧失的现象。②成因: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和气候干旱,原有土地逐渐演化成荒漠。③分布: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另外,在藏北高原、东北地区的西部和华北地区的北部也有较大面积分布。
土壤盐碱化①成因:主要是指不合理灌溉或者只灌水不排水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的盐碱化。不合理灌溉(如大水漫灌)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土壤中的盐分随水上泛至土壤上层乃至表层,待水分蒸发后,盐分保留在作物根区形成的盐碱化现象。
②分布:多分布在气候干旱、蒸发量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在我国多发生在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
南方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水土流失坡陡过度开垦人口增加土层薄多暴雨石漠化耕地减少贫困1.指出导致石漠化形成的直接原因。2.说出水土流失形成的原因,你认为其中哪个因素打破了生态平衡,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水土流失自然原因:土层薄,坡陡,多暴雨人为原因:过度开垦导致植被减少,土壤破坏,加剧了水土流失。3.分析石漠化地区成为贫困多发地区的原因。石漠化导致耕地减少,粮食减少,随着人口的增加,为了满足粮食的需求进而扩大耕地,出现过度开垦,进一步加剧水土流失,石漠化随之加剧,出现恶性循环,限制了经济的发展,贫困多发。
红漠化①成因:地表红壤因水土流失,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丧失了生产力而形成荒漠化的现象。②分布: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的地区。
生态环境脆弱区森林破坏土壤侵蚀草地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3、我国生态脆弱区特点:
二、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的原因位置: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生态脆弱表现:当气候出现冷暖、干湿变化时,就会出现农进牧退或牧进农退的现象,导致生态破坏。近一个世纪生态脆弱表现:农进牧退,导致草场退化,成为北方重要的沙尘源区。
1、自然原因多年平均年内各月降水量思考:①读图,说出鄂尔多斯年降水的特点?②这种降水特点对地表会造成什么影响?降水总量较少,季节变化大,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降水总量较少,季节变化大,地表植被覆盖率较低;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侵蚀作用强,土地退化严重。
196119671973197919851991199720032009100200300400500降水量/mm年降水量的变化③读图,找出鄂尔多斯年降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年份,说出鄂尔多斯多年来降水的变化特点?④这种降水特点对农业耕作和牧业发展产生什么影响,进而对地表会造成什么影响?最多:1961年;最少:1965年;降水年际变化大。降水较多的年份,适宜农耕的条件改善,农区向牧区扩展;降水少的年份往往出现旱灾,导致农业减产,进而扩大农业规模,加剧土地退化。
结论北方农牧交错带降水变率大,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造成了强烈的土壤侵蚀;降水的年际变化大,降水少的年份往往出现旱灾,加剧土地退化。在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不同降水方式对土壤侵蚀的影响:降水强度大、时间短,土壤侵蚀严重;降水强度大且时间长,早期侵蚀严重,后期侵蚀减弱;降水强度小、时间短,土壤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