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课时11 隋唐时期的经济文化与中外交流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pptx
文件大小:1.64 MB
总页数:29 页
更新时间:2025-05-15
总字数:约1.4千字
文档摘要

;;;;;;;;;;;;;;;;;;;;;命题点1对唐朝两税法的评价

(2024·高考广东卷,T3)两税法以田地、杂税等资产评定户等,但对杂税种类及其价值没有明确规定。唐文宗时,湖州刺史在其所属五县,“自立条制,自田地、奴婢,及竹、树、鹅、鸭等并估计税钱,差军人一千一百五十人散入乡村,检责剩征税钱4千9百余贯”,结果被朝廷以扰人罪名贬官。这说明两税法()

A.存在一定的制度缺陷 B.强化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赋予官员加征权 D.解决了政府的财政困难;命题点2唐中叶以后雇佣制的发展

(2024·高考湖南卷,T4)敦煌文书多见唐中叶以后的雇工契,如唐宣宗大中八年(854)某人雇长工,契约中写明工期和酬劳,规定受雇者必须认真劳作,不得旷工,“若先悔者,罚青麦十驮”。由此可推知当时()

A.雇工经营成为主要经营方式

B.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减弱

C.小农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D.商品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命题点3唐朝文化的特点

(2024·高考安徽卷,T3)唐朝文学家段成式《酉阳杂俎》所记植物近二百种,包括唐代传入的龙胆香、安息香、波斯枣、巴旦杏、无花果等。其子段公路《北户录》则主要记载了岭南地区的动植物,其中写道:茉莉花“本出外国,大同二年(536),始来中土,今番禺士女,多以彩缕贯花卖之”。这反映了()

A.唐朝文化兼收并蓄 B.大唐风俗远播异域

C.市民生活悠闲雅致 D.文学体裁多种多样;命题点4唐代长安经济发展的表现

(2023·高考福建卷,T3)吐鲁番出土的一批质库账历,记录了唐代长安普通居民的质典活动:他们为了借钱,抵押旧衣衫、铜镜等日常物品,并在赎回时支付本息。这批账历可用来说明当时长安()

A.对外联系频繁 B.商品经济活跃

C.汇兑业务发达 D.阶层分化严重;1.创新综合考——唐朝商品经济的发展

(2025·昆明高三“三诊一模”摸底)唐代一些地主或官僚在外地购置产业,被称为“寄庄”。淄青节度使李师道“多买田于伊阙、陆浑之间,凡十余处”。唐代法令有“如数处有庄园,亦每处税”的规定。这说明当时()

A.商品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B.均田制得到有效维护

C.藩镇割据现??愈演愈烈

D.封建庄园具有封闭性;2.主干深化考——两税法

(2025·深圳高三诊断)据史书记载,初行两税法之际,“分命使臣,按地收敛,土户与客户,共计得三百余万”,其中权门豪强所隐占的客户就占了2/5,经检查以后,则“浮浪悉收,规避无所”。这说明此法的推行()

A.使纳税编户大量增加 B.缓解了土地兼并现象

C.削弱了地方藩镇势力 D.触及封建土地私有制;3.历史趋势考——唐朝三教的地位变化

(2025·河北大数据联合测评)下表为唐代皇帝对待儒释道态度的相关记载。唐代统治者对三教态度的变化()

;4.素养情境考——中外文化交流

(2025·湖南模拟)玄奘于627年(一说629年)自长安沿丝绸之路西行,经中亚进入印度佛教最高学府学习。645年,玄奘回到长安,从印度带回佛经657部,后将其中的75部共1335卷译为汉语,这些佛经中的许多内容在印度已经失传,仅凭汉译本流传于世。这说明()

A.商路发展有利于文化传承 B.佛教的传播有利于维护统治

C.中印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D.中华文化在交流中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