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毛泽东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袁
鹰
学习目标
1.厘清文章的行文思路,体会井冈翠竹的象征意义,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重、难点)
2.学习反复的写作方法,品味比喻、排比、顶针等
修辞方法和借物喻人等表现手法的作用。(难点)
3.学习革命根据地人民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懂
得继承和发扬井冈精神的重要性。(素养)
作者介绍
袁鹰,(1924—2023),原名田锺
洛,江苏淮安人,作家。20世纪40年代
中期开始文学创作,以散文影响最大。
其散文题材广泛,感情激越,思想深邃,
作品中描述的人事景物,都反映了社会
的人情风貌,跳动着时代脉搏。主要作
品有散文集《第一个火花》《红河南
北》《第十个春天》等。
写作背景
出处本文选自《中国新文学大系1949—1976·散文卷一》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时间1960年10月第一次瞻仰革命圣地井冈山后写的一组散
文中的一篇。
当时,我国正处于严重困难时期。作者访问井冈山,看到
当地人民改造山河的艰苦创业,想到老一辈革命家披荆斩
棘、筚路蓝缕的英雄伟绩,感受到了井冈山的精神和井冈
缘由山人的性格——在任何逆境中含辛茹苦、奋斗不息的战斗
精神和不畏风雨、不避强暴、巍然挺立的坚强性格。受到
深刻教育和强烈感染的作者,在返回北京后陆续撰写了一
组散文《井冈山记》,旨在向广大青年传达其所见、所闻、
所感。
井冈山的故事
课前预习
àosuōbiāofáxiūhànyīn
深坳梭镖砍伐修长摇撼殷切
xūnyùcāngchóngdiéhúnpò
功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魂飞魄散
jiǎoxuányátānxiāo
绞尽脑汁悬崖绝壁幽谷荒滩硝盐罐
háocírènchóuqiào
鬼哭狼嗥茨坪坚韧稠密陡峭
字词积累
【摇撼】摇动(树木、建筑等)。
【迢迢】形容路途遥远。
【殷切】深厚而急切。
【郁郁苍苍】形容草木苍翠茂盛。
【亭亭玉立】形容美女身材修长或花木等形体挺拔。
【魂飞魄散】形容非常惊恐。
【鬼哭狼嗥】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含贬义)。
【绞尽脑汁】形容苦思积虑,费尽脑筋,想尽办法。
解题
地名颜色物
地域特征外形特征赞颂对象
梳理脉络
第一部分:总写毛竹的风采,点明它“是革命的竹子”。
(1-4)
井①革命战争年代(5-9)
冈着力叙写毛竹的贡
第二部分:
翠献和精神,表达作
(5-12)者的赞颂之情。②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竹(10-12)
第三部分:总结全文,对井冈翠竹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
(13)发出热烈的赞美。
精细研读
默读全文,说一说:作者对井冈翠竹有着怎样的评价和情感?
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
印象深刻
“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井冈山人爱这
么自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