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雷下雨时的安全防护教案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ONTENTS
01
教学目标设定
02
危险场景解析
03
科学防护措施
04
应急处理流程
05
教学实践方法
06
家校协同机制
01
教学目标设定
雷电形成原因
了解雷电的多种危害形式,包括直接雷击、感应雷击、跨步电压等。
雷电危害形式
雷电预警信号
认识雷电预警信号,以及预警信号发布时采取的防护措施。
了解雷电的形成原因,认识到雷电天气潜在的危害性。
掌握雷电天气危险认知
学习紧急避险基本技能
室内避雷措施
掌握室内避雷的正确方法,包括关闭电器、远离金属物品等。
室外避雷措施
雷电天气行车技巧
了解室外避雷的基本方法,如避免站在空旷高地、树下等危险地点。
掌握雷电天气行车时如何保证人身和车辆安全。
1
2
3
培养应急自救互助意识
学习在雷电天气中如何自救,如及时躲避、寻找避雷场所等。
自救技巧
了解在雷电天气中互救的基本原则,如先救危险者、避免直接接触等。
互救原则
学习雷电伤害后的基本救护方法,如人工呼吸、心脏按压等。
应急救护知识
02
危险场景解析
雷电是大气中的静电放电现象,常伴随着强烈的闪电和雷声,可造成人畜伤亡、建筑物破坏等危害。
雷电形成原理与危害
雷电形成
雷电具有电性质、热性质、机械性质等多方面的破坏作用,可引发火灾、爆炸、电击等严重后果。
雷电危害
雷电可通过电线、金属管道等导体传播,也可通过空气传播,甚至可在水中传播。
雷电传播
暴雨天气潜在风险点
暴雨致灾
暴雨可能导致洪水、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暴雨影响
暴雨会使道路积水、交通受阻,还可能引发城市内涝、农田渍涝等问题。
暴雨期间安全
暴雨期间应避免外出,尽量留在安全的地方,如室内或高地等。
室内应关闭门窗,避免雷电侵入;同时关闭电器,避免触电风险。此外,还需注意煤气等易燃易爆气体的安全使用。
室内外环境安全隐患
室内安全隐患
室外应避免站在空旷的高地、大树下等易遭雷击的地方,尽量寻找低洼地带或避雷场所躲避。同时,注意远离电线、变压器等电力设备,以免触电。
室外安全隐患
打雷下雨时,尽量减少出行;如必须出行,请穿戴雨具,并注意路况安全,避免涉水行走或驾驶车辆通过积水区域。
出行安全隐患
03
科学防护措施
室外避险位置选择
打雷时,不要停留在高处,如山顶、大树、高塔、电线杆等,尽量降低自身的高度,减少被雷击的风险。
远离高耸物体
尽量避开空旷的田野、足球场等开阔地带,寻找有避雷设施的地方躲避,如装有避雷针的建筑物。
避免开阔地带
避免触摸金属管道、金属门窗等金属物品,不要使用带有金属尖端的雨伞等物品,以免引雷。
不要接触金属物品
切断电源
打雷时,应及时关闭家用电器,拔掉电源插头,防止雷电通过电线引入室内。
室内电器使用规范
远离电器设备
打雷时,不要接触电器设备,包括电视、电脑、空调等,以免雷电波侵入。
使用防雷设备
在电源线路和信号线路上安装防雷设备,如避雷器、防雷击保护器等,以提高室内电器的防雷击能力。
特殊场所防护要点
山洞和地下室
在山洞或地下室等地方,应尽量停留在洞穴或地下室内部,避免站在洞穴或地下室入口,以免被雷击中。
水域附近
车间和实验室
在水域附近,如河边、湖边、游泳池等,应立即离开水面,切勿站在水中或水边,以免被雷电击中。
在车间和实验室等场所,应关闭设备电源,远离易燃易爆物品,防止因雷电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
1
2
3
04
应急处理流程
确保安全
在接触受伤人员之前,首先要确保自己处于安全的环境中,避免遭受雷击或其他伤害。
检查呼吸和心跳
迅速检查受伤人员的呼吸和心跳情况,如有异常,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止血包扎
如有出血情况,应迅速止血并包扎伤口,减少血液流失。
疏散转移
在急救的同时,尽快将受伤人员转移到安全的地方,避免继续暴露于危险环境中。
受伤人员初步救护
将受伤人员头部偏向一侧,清理口腔内的异物,确保呼吸道畅通。
在受伤人员胸骨中下段进行连续、有节奏的按压,按压深度应达到5-6厘米。
每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两次人工呼吸,吹气时应捏住受伤人员的鼻孔,防止漏气。
在复苏过程中,应持续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受伤人员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心肺复苏操作步骤
清理呼吸道
胸外按压
人工呼吸
持续复苏
紧急联络与求救方式
拨打紧急电话
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应迅速拨打当地的紧急电话,如119、120等,请求救援。
01
02
03
04
发送求救信号
如果无法拨打电话,可以通过发送求救信号的方式向外界寻求帮助,如使用手电筒、镜子等物品发出闪光信号。
指定联络人
在事故发生后,应尽快与指定的联络人取得联系,报告事故情况并请求协助。
使用无线电
在紧急情况下,可以使用无线电等通讯设备与救援队伍保持联系,以便及时获得救援。
05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