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辽宁省瓦房店高级中学高一化学 硫酸 说课稿2.doc
文件大小:114.5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5-15
总字数:约3.12千字
文档摘要

(二)教材所处地位:本课内容不仅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之一。这是由于:硫酸是化学工业中最重要的产品之一,它在工业上和试验室都具有格外广泛的用途。硫酸既具有酸的通性,又具有特性。把握硫酸的性质可以更好地生疏它在工农业生产和国防上的重要用途,为同学将来参与工农业生产和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制造条件。因此,必需使同学切实学好。

(三)教学重、难点:本节课内容是建立在学校《常见的酸—硫酸》基础之上的。由于稀硫酸和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等学问同学在学校已学过,而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不仅是硫酸特性之一,而且反应机理也较稀硫酸简单。所以,我认为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即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

(四)依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的特点及同学的实际,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基础学问:(1)记住硫酸的物理性质;(2)理解硫酸的化学性质,尤其是浓硫酸的特性;(3)会写浓硫酸与铜、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记住硫酸的用途。

2.力量培育:学会全面观看、分析试验,提高观看、试验、思维和自学力量。

3.德育:结合硫酸的性质的学习,生疏其中蕴涵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及规范操作的重要性。

二、教法:依据元素化合物学问的教学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依据同学的生疏规律,接受的教法是:

1.目标导学法: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学功能,激发同学主动学习、探究、发觉。

2.演示试验法:通过演示试验,让同学在充分观看试验现象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出硫酸的特性。

3.比较法:通过浓、稀硫酸与金属反应的比较,启发引导同学在乐观的思维中生疏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获得新知。

三、学法:通过本节教学,使同学把握下列基本学习方法:

1.观看法学会全面地观看试验现象,培育观看力量。

2.归纳法学会依据现象,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概括出物质的性质。

3.阅读法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教材,培育自学力量。

四、教学程序:

为了将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反馈矫正和教学过程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本节方案支配前提测评、认定目标、导学达标、对比目标课堂总结、达标测评、布置作业等六个环节。

第一环节:前提测评。为了顺当实施本节教学目标,为同学接受新学问制造条件,我首先提问:硫酸具有酸的通性的缘由是什么?在同学回答基础上,小结指出:我们已经知道硫酸是一种强酸,具有酸的通性,那么浓硫酸与稀硫酸相比,又有哪些特性呢?引入新课。既在学问上为学习新课做好了预备,又把同学的留意力吸引到新课上来,为整节课的教学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环节:认定目标。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同学只有明确目标,才能学有方向,学有动力,才能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结合本学科和本课的目标特点,我方案接受基础目标直接呈现(挂小黑板),力量培育与德育目标则渗透于施教过程中,通过诱导而体现的方法。

第三环节:导学达标

(一)引导同学观看、自学,导达目标(1)

首先呈现浓硫酸,让同学观看,在观看的基础上,引导同学回忆归纳出硫酸的物理性质。然后,提问回答。同学自我感知,识记深刻。

(二)创设情景,助达目标(2)、(3)

依照目标(2)、(3)的具体特点及同学实际,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方案分三步走。

第一步:旧知新析创条件

引导同学回忆稀硫酸的化学性质,以稀硫酸和活泼金属反应能放出氢气而与不活泼金属不反应为例进行分析。得出:稀硫酸在反应中主要体现酸性,其充当氧化剂的缘由是氢离子得到电子,而硫酸根离子并没有发生变化,不表现氧化性。为后面争辩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的缘由搭好了桥。同时指出:硫酸和其它事物一样,既具有冲突的普遍性(酸的通性),又具有冲突的特殊性(浓硫酸特性)。既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训练,又顺当实现学问点的过渡,引入浓硫酸。

其次步:演示试验得感知

1.为了复习和巩固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补充蔗糖与浓硫酸的反应试验,引导同学观看蔗糖由白色渐渐变为棕色、最终变为黑色及体积急剧膨胀的现象,使同学感受到浓硫酸吸水和脱水的猛烈程度。识记更坚固、生疏更深刻。

2.为说明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演示铜与浓硫酸在受热条件下反应,留意引导同学观看产生的无色有刺激性气味使潮湿的品红试纸褪色,所得溶液呈蓝色。这些直接观看感知到的试验现象又为后面分析归纳浓酸的强氧化性铺好了路。既供应了直观的条件和依据,又激发出同学探求学问的爱好。

第三步:争辩归纳明实质

在前述试验基础上,指导同学阅读P.79-80有关内容。同时,呈现思考争辩题(投影):(1)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表现在哪些方面?(2)为什么常温下可以用铁或铝制容器盛装浓硫酸?(3)浓、稀硫酸与金属反应有何不同?(4)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的实质是什么?引导同学比较、分析、争辩、归纳之后,写出浓硫酸与铜、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情景的创设和爱好的激发,同学必将带着猛烈的求知欲投入其中。老师不失时机地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