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初读课文,根据划分的层次,理解文章内容;郭橐(tuó)驼,不知始何名。病偻(lǚ),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dànɡ)。”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xǐ),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fán)。他植者虽窥伺(sì)效慕,莫能如也。;在文言文中,“者”常用于将修饰成分(定语)后置,形成“中心词+修饰成分+者”的结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有)……的……”。这种句式主要用于突出修饰内容,或避免长定语前置的冗长感。
一、常见结构
1.中心词(名词)+形容词+者
《论语·雍也》: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仁者”=“有仁德的人”,“智者”=“有智慧的人”)
2.中心词+动词/动宾短语+者
《荀子·劝学》: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舆马者”=“借助车马的人”)
3.中心词+介词短语+者
《庄子·逍遥游》: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善为不龟手之药者”=“擅长制作防冻疮药物的人”);;;4.我们从郭橐驼身上可以得到哪些启示?;;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zī)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shì)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zhǎnɡ)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宾语前置,不若我;若,如;;;;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zhǎnɡ)人者好(hào)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zú)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xù)尔植,督尔获,早缫(sāo)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chuò)飧(sūn)饔(yōnɡ)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之)为官戒。;;;种树;柳宗元;《庖丁解牛》与本文有和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