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6月,《亚洲周刊》推出了“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排行榜”,参与这一排行榜投票的均是海内外著名的学者、作家,如鲁迅、余秋雨、王蒙等。在这一排行榜中,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位列第一,沈从文的小说《边城》名列第二。但如果以单篇小说计,《边城》则属第一。《边城》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著名评沦家李健吾称沈从文的《边城》是“一部田园牧歌式的杰作”、“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湖南苗族凤凰县人,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京派作家群”发起人。为现代中国文学最伟大的印象主义者。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自称“乡下人”。有“文字魔术师”“风俗画家”“文体作家”的美誉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1916年1924年1931年1946年1949年1988年沈从文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交界地区。1924年12月沈从文在《晨报》副刊发表了一篇小说,初涉文坛。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著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5月10日病逝于北京,享年86岁。苗汉土三家血统走南闯北的边城浪子活在都市的乡下人没有文凭的北大教授在国立青岛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
创作题材:1.以湘西生活为题材,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2.以都市生活为题材,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中篇小说:《边城》(“田园诗的杰作”“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长篇小说:《长河》是其中的代表作。作者介绍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沈从文《湘行散记》沈从文与张兆和的爱情:年轻时写情书疯狂追求,婚后生活并不美满
文学常识·京派作家群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文学的重心南移到上海,继续留在京津地区或其他北方城市的一个自由的作家群,当时也称“北方作家”派。他们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倾向于自由主义,提倡纯文学,反对文学的政治化和商业化。崇尚自然,表现乡土是他们的共同倾向。具有古典化和抒情化的审美情趣。赞颂纯朴、原始的人性美、人情美。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所体现出的文学本体观,以和谐、节制、恰当为基本原则的审美意识。代表作家有:周作人、沈从文、朱光潜、林徽因等。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
《边城》发表于1934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故事梗概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爷爷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顺顺的小儿子傩送并心生情愫。一年前的端午,翠翠初识傩送的哥哥天保,天保也喜欢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傩送,情愿以碾坊做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之后,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对哥哥的死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爷爷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等着傩送归来。小说结尾“这个人也许永远不会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怅惘。
《边城》内容简介第一章:翠翠和爷爷在茶峒山城的生活情况。第二章:介绍渡头的环境和船总顺顺家的情况。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又是端午,大老对爷爷坦言。第八章:渡船上翠翠感凄凉。第九章:二老含蓄的好意。第十章:二老只要渡船。第十一章:大老的提亲,翠翠沉默。第十二章:两兄弟决定唱歌公平竞争。第十三章:翠翠知道了母亲和父亲是对歌认识的。第十四章:翠翠梦中摘虎耳草,唱歌人被“张冠李戴”。第十五章:又摘虎耳草。第十六章:大老出事,二老错怪了爷爷。第十七章:老船夫试探二老弄巧成拙。第十八章:清冷的日子,老船夫被误会。第十九章:船总顺顺的暗示,爷爷被拒绝了。第二十章:爷爷死了。第二十一章:不知道会不会回来的人。
解读边城一个节日一条大鱼一些人物一座边城一对矛盾
文章重点写了哪个节日,分别在哪些段落?用了什么样的叙述方式?多次写这一节日有何作用?三、今年端午(8)——蓬蓬鼓声引思情(边城赛龙舟)顺叙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