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河南省漯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预测化学含解析.docx
文件大小:38.83 K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5-15
总字数:约3.29千字
文档摘要

河南省漯河市高级中年高一上学期期末预测化学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氯化钠

B.稀盐酸

C.氯气与氯化氢的混合气体

D.碘酒

2.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氯化钠属于酸

B.烧碱属于碱

C.硫酸铜属于盐

D.氢氧化铁属于氧化物

3.下列关于元素周期律的描述,正确的是:

A.同一周期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B.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C.同一周期元素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

D.同一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逐渐增大

4.下列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2H2+O2点燃2H2O

B.Fe+CuSO4=FeSO4+Cu

C.CaCO3高温CaO+CO2↑

D.2H2O通电2H2↑+O2↑

5.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A.2H2+O2=2H2O

B.Fe+CuSO4=FeSO4+Cu

C.CaCO3高温CaO+CO2↑

D.2H2O通电2H2↑+O2↑

6.下列关于酸碱盐的溶解性,正确的是:

A.所有碱都易溶于水

B.所有盐都易溶于水

C.碳酸盐都易溶于水

D.硫酸盐都易溶于水

7.下列关于溶液的描述,正确的是:

A.溶液的浓度越高,其沸点越高

B.溶液的浓度越高,其凝固点越低

C.溶液的浓度越高,其密度越大

D.溶液的浓度越高,其粘度越大

8.下列关于电解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所有酸都是电解质

B.所有碱都是电解质

C.所有盐都是电解质

D.所有氧化物都是电解质

9.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氧化剂在反应中被还原

B.还原剂在反应中被氧化

C.氧化剂和还原剂在反应中同时被氧化

D.氧化剂和还原剂在反应中同时被还原

10.下列关于有机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所有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

B.所有含碳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C.有机物都是共价化合物

D.有机物都是非电解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常温下,氧气在水中溶解度较低,这是因为氧气与水分子之间的______较弱。

2.铁生锈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3.碳酸钙与盐酸反应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硫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6.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7.铜与稀硫酸不反应,这是因为铜的______较低。

8.碳酸钙难溶于水,这是因为碳酸钙的______较大。

9.盐酸的pH值约为1,这是因为盐酸是______。

10.氢氧化钠溶液的pH值约为14,这是因为氢氧化钠是______。

三、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已知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求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2.已知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5g,溶剂的质量为45g,求该溶液的浓度。

四、实验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某学生进行了一个实验,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铁钉表面出现了红色的物质。请解释这个现象,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2.某学生进行了一个实验,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请解释这个现象,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五、综合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所有化学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B.所有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C.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重新组合

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重新组合

2.下列关于化学键的描述,正确的是:

A.离子键是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

B.共价键是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

C.离子键和共价键都是通过电子转移形成的

D.离子键和共价键都是通过电子共享形成的

3.下列关于有机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有机物都是共价化合物

B.有机物都是非电解质

C.有机物都是含碳化合物

D.有机物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4.下列关于酸碱盐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所有酸都是电解质

B.所有碱都是电解质

C.所有盐都是电解质

D.所有氧化物都是电解质

5.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氧化剂在反应中被还原

B.还原剂在反应中被氧化

C.氧化剂和还原剂在反应中同时被氧化

D.氧化剂和还原剂在反应中同时被还原

解析:

一、选择题

1.A2.C3.C4.B5.D6.B7.B8.C9.A10.A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