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中职学校新版学前教育班语言教育.doc
文件大小:71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5-15
总字数:约2.93千字
文档摘要

请不要在密封线内答题

请不要在密封线内答题

班级姓名座号

―――○―――――○―――――○―――――○―――――○―――――○―――――○―――――○――――

请不要在密封线内答题

第PAGE2页共NUMPAGES4页

第PAGE1页共NUMPAGES4页

xxx县职业中专xxx年春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科目

语言教育

适用班级

18学前教育班

命题人

xxx

审核人

xxx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选择性模仿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瓦斯特B.勒纳伯格

C.皮亚杰D.乔姆斯基

2.认知相互作用论认为,儿童语言获得的机制是()

A.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B.主体先天能力

C.环境影响D.遗传

3.社会相互作用论的语言学习模式认为,()在儿童语言正常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A.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

B.儿童的遗传和成熟

C.外界环境的语言刺激

D.儿童与成人之间的语言交往环境

4.学前儿童语言活动教育观强调()

A.儿童在活动中主动操作语言

B.教师对幼儿语言操作活动的控制

C.儿童对教师提供的语言材料的牢固掌握

D.教师对儿童语言学习的直接示范作用

5.一岁半到两岁儿童开始说出两三个词组合而成的句子被称为()

A.单词句B.简单句C.电报句D.完整句

6.关于口头语言的使用,开始的年龄一般是()

A.1岁-1.5岁B.1.5岁-2岁C.2岁-2.5岁D.2.5岁-3岁

7.儿童常常用“球球”表示“这是一个球”、“我要球球”等,这说明他们的句法发展阶段处于()

A.电报句阶段B.单词句阶段

C.复合句阶段D.完整句阶段

8.认为儿童天生就有学习语言的能力且体现在一种语言获得装置(LAD)中的教育家是()

A.斯金纳B.乔姆斯基

C.皮亚杰D.伍顿

9.完整语言观视角下的语言教育,应遵循“()”的教学原则,提供给学前儿童学习完整语言的机会。

A.从部分到整体B.从整体到部分

C.从部分到部分D.从整体到整体

10.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应以“()”为核心法则。

A.语言的真正使用B.动作的真正使用

C.语言与动作的结合D.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语言是先天遗传的,生理上正常的孩子,长大就会使用语言。

2.聋哑不会说话但能够思维,这说明思维可以离开语言而单独存在。

3.儿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是被动接收知识和能力的,听到什么才有可能说出什么。

4.一般把从儿童出生到能够说出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之前的这一时期划为言语发生阶段。

5.成人的语言观念对儿童的语言学习有一定的影响。

6.语言教育活动是幼儿自发地观察、模仿学习语言的过程。

7.后天环境决定论,强调环境和学习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8.语言角的主要作用是让幼儿阅读文学作品,让有兴趣的幼儿学习读写汉字。

9.在音乐活动中渗透语言教育,可让儿童在学习歌曲后把歌词内容改编成故事,以提高音乐欣赏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10.3-4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