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认识“耀、庆”等5个生字。
2.能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结尾处宋庆龄的话,体会并学习人物诚实守
信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重点)
2.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重点句子,感受人物的可贵品质。(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预习要求]完成预习卡,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揭示课
1.出示名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教师带读。
(2)学生齐读。
(3)理解句意: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可以干什么。(也就是说,诚信,是做
人的立身之本,做人不能失信。)
2.今天我们要学的是第21课《我不能失信》。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相机指导:失信的意思的失去信用。
3.引导思考: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呢?
预设1:课题中的“我”指的是谁?
预设2:“我”不能失信于谁?
预设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课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3)试着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2.认读字词,熟记生字。
(1)出示生字词:
qìnɡpàndiéqiàn
宋庆龄盼望叠花篮道歉
①学生自读。
②教师带读,学生跟读。
相机指导:“庆”是后鼻音,“盼、歉”是前鼻音。
③指名读、开火车读。
④去掉拼音读。
(2)讨论识记方法。
①熟字加偏旁:大+广=庆分+目=盼
②组词法:“歉”:道歉歉意。
③看图识字:“叠”
3.回顾思考,整体感知。
(1)引导思考:带着刚刚提出的问题自读课文,找出相应的答案。
(2)师生交流讨论。
(3)借助问题的答案,概括地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小结:“我”是指(宋庆龄),“我”不能失信于(小珍)。课文讲的是一天早晨,
(宋庆龄)一家准备到(伯伯家去),可是她想起(当天要教小珍叠花篮),父母都劝
她改天教,可她坚持留下来履行自己的诺言。
4.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1)提问:说说课文可以分为几大部分?
(2)引导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述了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爸爸的一位朋友家去做客,小庆龄特
别高兴,充满了期待。
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讲述了小庆龄为了遵守约定,没有听从爸爸妈妈的劝说,
选择留在家里等候小珍。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讲述了小庆龄不后悔,因为她履行了诺言。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默读第1自然段,了解起因。
(1)提问:这段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预设:开门见山,点明了时间和起因。(板书:准备去伯伯家)
(2)追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宋庆龄很想去这位伯伯家?
预设1:从“特别高兴”“早就盼着”可以看出来。
预设2:“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啦!”这句话是对鸽子的外貌进行描
写,侧面体现宋庆龄很想去这位伯伯家。(板书:期待已久)
2.过渡:宋庆龄这天为什么又没有去伯伯家呢?让我们一起深入到故事中去探寻原因吧。
3.聚焦诚信,出示要求。
①读一读:默读2-10自然段,试着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和动作。
②画一画:“”画出能体现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关键词句。
③聊一聊:同桌或小组讨交流感受。
4.交流汇报,感受诚信。
提问:哪些句子体现宋庆龄诚实守信?
预设1:“爸爸,我不能去了!我昨天和小珍约好了,今天她来我们家,我教她叠
花篮。”庆龄说。
预设2:“不行!不行!我走了,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
把手抽回来。
预设3:“不,妈妈。您说过,做人要信守诺言。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见到她时
向她道歉是可以的,但我已经想起来了,就不能失信了!”庆龄坚定地说。
预设4:“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5.句子点拨,体会诚信。
(1)出示句子:“不行!不行!我走了,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
把手抽回来。
①提问:爸爸劝说后,从宋庆龄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