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河南省五市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答案
一、阅读
(一)(19分)
1.(3分)D(“喧宾夺主”在原文中指的是舞台上的科技手段过于突出,掩盖了戏曲本身的内容)
2.(3分)B(A项“主导作用”表述有误;且发展成现在面貌的是“舞台”,不是“中国古代戏剧”;C项“不能在表演时采用逼真的”有误;D项“在独立表现实景”与原文不符)
3.(3分)A(原文指出“数字技术替代了繁复的物理布景,舞台上干扰项更少”,但并未说物理布景越少,演员的行走和表演就越有利,因为还涉及物理布景对演员表演的烘托作用等)
4.(4分)
①首先点明技术对戏剧的重要作用;②其次阐述技术在戏剧中的运用由来已久;③然后指出技术的本质及其运用给戏剧带来的艺术效果;④最后强调技术与戏剧人的关系。
(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5.(6分)
观点:高科技进入戏剧舞台会“喧宾夺主”,影响艺术表达。
①运用高科技会挤压演员的表演空间,弱化演员的中心地位,影响故事讲述和人物形象。②运用高科技会削弱戏剧的假定性特征,破坏戏剧情境,不利于思想揭示和情感
表达。③运用高科技会分散观众注意力,破坏观演默契,影响观众的审美体验。
(每点2分,共6分。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
分。只答观点不得分,没有观点扣1分)微信搜《高三答案公众号》获取全科
(二)(16分)
6.(3分)A(“旨在突出作者对黑陶的喜爱之情”有误)
7.(3分)C(“运用比拟手法,赋予青铜器以生命”表述不当)
8.(4分)
高三语文答案第1页(共7页)
①文本一侧重直观描绘和细节刻画,描述了艺术品的重量、颜色、造型、材质等特征,让读者清晰把握其外在形态。②文本二侧重描写艺术品引发的主观感受,通过描写青铜器绿光给人的独特心理触动,展现出青铜器的神秘感与独特魅力,引发读者对文物的好奇与向往。
(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9.(6分)微信搜《高三答案公众号》获取全科
①文本一中,“凝视”聚焦于“技艺的历史”,通过黑陶杯的制作工艺与留存过程,探讨了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②文本二中,“凝视”聚焦于“文明的历史”,通过青铜器,思考了中华文明的历史传承、文化创新,展现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与包容性。③
“凝视”是理解自身文化身份的过程,启示我们珍视传统、守护文化根脉,增强文化自信,在创新中延续中华文明。
(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三)(20分)
10.(3分)DFH(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11.(3分)C(两个“疾”含义不同,前者译为“妒忌”,后者译为“憎恨”)
12.(3分)B(“郭子仪因此被皇帝召回”因果不当)
13.(8分)
(1)(4分)现在别人挖开了我祖先的坟墓,这是上天的惩罚,不是人的祸患啊。
(大意1分;“发”“谴”两处关键词,一处1分,判断句1分,若关键词释义的书写有误,不给分;关键词和大意不重复扣分)
(2)(4分)天下的安危都仰仗于他,后世没有可以对他进行评议的人,怎么会白白地求取虚名呢?
(大意1分;“倚”“徼”两处关键词,一处1分,反问句1分,若关键词释义的书写
有误,不给分;关键词和大意不重复扣分)
14.(3分)
①在清渠之战失败后,立即收拢溃兵,保卫武功,并向朝廷请罪。②君主赞扬他匡扶社稷时,他不居功自傲。③面对鱼朝恩的诬陷,郭子仪并未心生怨恨,依然心系朝廷。
④鱼朝恩派人挖其祖坟,郭子仪以宽广的胸怀和理智的态度化解矛盾。
高三语文答案第2页(共7页)
高三语文答案第3页(共7页)
(每点1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
酌情给分。若照抄原文不给分)
(四)(9分)
15.(3分)C(“又以自身对比”有误,实际上这是形容陈寺丞因忧虑国事而早生华发)
16.(6分)
戴诗:①“千仞”形容极高的山峰或距离,象征陈寺丞的高尚品德和才能;②“九关”指九重天门或九天之关,代指皇宫或君主。
柳词:①“十万”直观地展现了杭州的人口规模和市井繁华;②“三秋”和“十里”不仅指出了时间(秋季)和空间(广阔的区域),还表现了桂花和荷花的繁茂与美丽。
(每条3分,每条中只要答出一点即可得满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微信搜《高三答案公众号》获取全科
(五)(6分)
17.(6分)
(1)如或知尔则何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