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诫子书》(原卷版)
最新模拟
1.(2024·北京·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疏通字词时,可利用古人遣词造句的特点。比如《三峡》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句,短语“乘奔御风”的结构前后相似,我们可根据“乘”“风”推测“奔”的意思。据此,你推测“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中“广”的意思为“①”,“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中“腰”的意思为“②”。
(2)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翻译: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理解:本句主要用过度享乐对人修身养性产生的不利影响论证“俭”的重要性。
B.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翻译:多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只能悲哀坐守简陋屋舍,到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理解:三个连续短句言简意赅,表达了作者殷切期盼儿子静心惜时勤学之情。
C.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翻译:抄写完毕后,走着将书送还,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
理解:作者得以遍读群书之因就在于还书守时,“走”“稍”二词便体现了这点。
D.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翻译: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媵人。
理解:用精神的充盈战胜了物质的贫瘠,可看出作者对圣贤之道的执着追求。
(3)根据上面两则文字和下面材料,用自己的话分别说说荀子、诸葛亮和宋濂这三位先贤对学习的看法。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①,取之于蓝②,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zhònɡ)绳③,輮(róu)④以为轮,其曲中规⑤。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注释】①青:靛青。②蓝:植物名,其叶可制蓝色染料。③中绳:合乎木匠用来取直的墨线。④輮: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⑤规:圆规。⑥知:同“智”,见识。
2.(2024?西吉县校级四模)星斗其文,赤子其人。走进诸葛亮,感受榜样的精神和力量。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备受尊敬的智者和政治家,对后人有着深远的影响。《出师表》是诸葛亮呈给后主刘禅的表,他在表文中追述了以往经历,表达了“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情感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八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他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其中。
【乙】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西晋时著名史学家陈寿为诸葛亮作了一篇传记——《三国志?诸葛亮传》,其中记载了诸葛亮“自表后主”的一段话:
【丙】
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
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