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诫子书》(解析版)
过关检测
一、(23-24七年级上·北京延庆·期末)阅读《诫子书》,完成小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4.下列词语中的“穷”与“悲守穷庐”的“穷”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后患无穷 B.穷年累月 C.穷乡僻壤 D.山穷水尽
5.下面对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运用大量对偶句,句式整齐,使文章节奏鲜明、朗朗上口。
B.“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C.作者围绕着“静”,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学习、立志、惜时。
D.文中表达中心思想的关键句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6.根据《诫子书》及下面的链接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链接材料】
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弟总宜平心静气。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
诸葛亮认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以“”四字比喻了过度懈怠、不静心于学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状态;曾国藩以自己为例劝诫弟弟,提出做事宜“”,否则会导致“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的结果;两文的作者都认为会阻碍“静”的养成,从而影响学习与做事。
【答案】
C5.D
6.遂成枯落平心静气躁(险躁/焦躁)
【解析】
4.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悲守穷庐”的意思是: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穷:穷困。
A.“后患无穷”的意思是:以后的祸患没有个完。穷:尽。与题干中的“穷”意思不同;
B.“穷年累月”的意思是:指接连不断,历时长久。穷:尽,完。与题干中的“穷”意思不同;
C.“穷乡僻壤”指贫穷落后、荒远偏僻的地方。穷:穷困。与题干中的“穷”意思相同;
D.“山穷水尽”指山和水都到了尽头,没有路可走了。穷:尽头。与题干中的“穷”意思不同;
故选C。
5.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D.文章表达中心思想的关键句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不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故选D。
6.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
①空:结合“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可知,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这里以“遂成枯落”比喻了过度懈怠、不静心于学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状态;
②空:结合链接材料“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弟总宜平心静气”可知,曾国藩以自己为例,说到自己前年颓废松弛,就是因为焦躁。一旦焦躁,心情就不好,做事就不能办妥帖做好。劝诫弟弟做事宜平心静气;
③空:结合《诫子书》“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可知,作者在这里提出了学习需要“静”,“躁”会影响修身养性;结合链接材料“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弟总宜平心静气”可知,作者在这里提出了“躁”会带来不好的影响,做事应当平心静气;综合以上可知,两文的作者都认为“躁”会阻碍“静”的养成,从而影响学习与做事。
【点睛】参考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链接材料】初五的晚上,接到弟弟的信,我本来就担心弟弟焦躁。我前年颓废松弛,就是因为焦躁。一旦焦躁,心情就不好,做事就不能办妥帖做好。弟弟总应该平心静气。你和各位弟弟要引以为戒,注意注意!
二、(23-24七年级上·北京门头沟·期末)阅读《诫子书》,完成下面小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7.“夫君子之行”中的“行”与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雷厉风行 B.行云流水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