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导学案(3课时,含答案)
《六国论》导学案第一课时
第11周第四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整理重要的文言知识。
2、体会借古讽今的写法,理解六国灭亡的历史教训。
3、把握文章的论证结构。
【学习难点】
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培养学生理清文章行文思路,把握主旨的能力。
【知识链接】
1、文章背景
(1)、苏洵一生经历了北宋真宗,仁宗,英宗三世.北宋中叶以来,
我国境内东北的契丹和西北的西夏奴隶主贵族的势力逐渐强大,成为
北宋王朝的严重威胁。1004年,辽(契丹)大举攻宋,直逼黄河北岸的
道州城,威胁宋都。宰相寇准力主抗辽,宋军在澶州城下打了胜仗,
但北宋最高统治者面对于己有利的形势却屈辱求和,与之订立“澶渊
之盟”,每年向辽纳白银十万两,丝绢二十万匹。1042年,宋又在辽要
挟割十县土地的情况,应允每年增纳白银十万两,绢十万匹。1044
年,宋又与西夏签约,每年纯白银七万两,绢十五万匹,茶叶三万斤。而
在此前的1006年,宋曾应允每年给西夏银万两,绢万匹,钱二万
贯。苏洵反对这种屈辱求和,认为这和战国时六国“赂秦”相比,有过
之而无不及,故以《六国论》向北宋统治者陈述政见。
(2)、六国与秦的有关史实
1)、韩魏楚以地赂秦大事年表
前290年韩割武遂予秦。前280年楚割汉北及上庸予秦。
前275年魏割温予秦。前273年魏割南阳予秦。
2)、秦灭六国时间表
前230年灭韩前225年灭魏前223年灭楚前222年灭赵、灭燕前
221年灭齐
3)、六国抗秦大事年表
前269年赵将赵奢击秦,大破之。前257年魏信陵君救赵秦兵解
去。前247年信陵君率五国兵败秦军河外。前233年秦攻赤丽、宜安,
被赵将李牧击退。前232年秦攻番吾,又被李牧击退。
2、作者简介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据说
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宋仁宗嘉右元
年(1056)带领儿子苏轼、苏辙到京城,以所著文章22篇:《几策》2
篇,《权书》10篇,《衡论》10篇,谒见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
赏识这些文章,认为可以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
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振。苏洵精于古文写作,尤长于
1/271
六国论导学案(3课时,含答案)
策论,主张“言必中当世之过”。为文见解精辟,论点鲜明,论据有
力,语言锋利,明快酣畅,雄奇遒劲,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后人
因其子苏轼、苏辙都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苏”,将他三人合称
“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著有《嘉祐集》,本文选自《嘉
祐集·权书》。《权书》都是评论政治和历史的,本文是其中的第8篇。
3、文体知识
论:是散文的一种,以论证为主,其特点是善于说理。“六国论”
在这里是一个省略式短语,实际应是“六国破灭之论”。文章旨在分
析六国失败的原因,借古讽今。
【自主预习】
1、注音
赂lù秦六国互丧sàng率shuài赂秦耶yé小则获邑y
思厥jué先祖父暴pù霜露与yǔ嬴而不助五国也无厌yàn
草芥jiè下咽yàn洎jì牧以谗诛革灭殆dài尽当tǎng与秦相较
或未易量liáng悲夫fú为wèi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xuē月割
苟gǒu以天下之大
2.试概括各段段意
第1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