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基于《屈原列传》的屈原生命意识探究.docx
文件大小:23.1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5-15
总字数:约6.02千字
文档摘要

基于《屈原列传》的屈原生命意识探究

[摘要]在“五育并举”向“五育融合”的教育发展背景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借助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经典作品渗透生命意识教育,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教学《屈原列传》意在引导学生领悟屈原和司马迁在生死抉择面前的激烈思想冲突,以及他们各自对生命的理解和态度。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中的“读”“品”“说”三个环节,引导学生由他人到自我、从古人至今人、由表及里地认识生命的意义,帮助学生认识生命,促使学生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空心病”的发生,实现学科育人的目标。

[关键词]《屈原列传》;生命意识;生命教育

早在20世纪初,教育家蔡元培就提出了“五育”教育观。近年来,全国各地大力开展基于“五育并举”理念的教育实践探索,“五育”并非相互分割的教学活动,而是相互融合、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教学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借助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经典作品渗透生命意识教育,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生命意识,是每一个现存的生命个体对自己生命的自觉认识,包括生存意识、安全意识和死亡意识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发布以来,上海、辽宁、湖南等地积极响应,纷纷提出了实施生命意识教育的要求。此外,从《尚书·泰誓》中的“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礼记·礼运》中的“人者,天地之心也”,到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张载的“横渠四句”均体现出生命意识的重要性。

我国人民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了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感恩生命、创造生命、发展生命和超越生命的生命意识。中华儿女从先秦时期就开始思考“生命”的奥秘。儒家认为,“天地”如同父母,有“好生之德”,既创生万物,又滋养万物,因而人应该珍惜生命,修养心性,培养同理之心,以配天德。孔子告诫人们“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孝经·开宗明义》也写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道家认为,人应该护生避害,保全生命。还有“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经典神话传说,无不体现了将个人生命与家庭和国家紧密相连,为家族、民族勇于献身的崇高认识。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与传承这种生命意识呢?《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写道:“所有的‘重生’都在诠释一个理念: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一个国家对生命的态度,是最有说服力的文明标尺。”教师教学《屈原列传》意在通过“读”“品”“说”三个环节逐步推进的方式,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领悟屈原和司马迁在生死抉择中体现出来的生命意识,并最终形成“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感恩生命、创造生命、发展生命和超越生命”的生命意识。

一、读——理解屈原的人生追求

司马迁是最早给屈原作传的史学家。《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所记录的屈原生平比较简略,但仍可从中梳理出几个关键词:任、疏、黜、谏、迁、死。作为一篇传记,《屈原列传》的篇幅并不算短,然而司马迁将大量笔墨放在了记述楚国的遭遇上,如在描绘屈原主持楚国内政外交的场景时,详写了上官大夫如何“短屈原”;在用一句话交代屈原“被疏”“既绌”之后,又详写了楚国如何屡遭张仪的欺骗与玩弄;在写屈原自沉汨罗后,仍用大量篇幅记录楚国如何一步步走向灭亡。

通读全文,可以梳理出屈原生平与楚国生死存亡的紧密关联。屈原的人生波折伴随着楚国的兴衰变化,而屈原每遇大事时的应对方式则让我们更清晰地读懂了他所追求的人生价值。他以“楚之同姓”的身份,将处理楚国的政事当作自己的责任,并注重发展为政才能,最终成长为一位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的出色政治家。从楚王的“甚任之”、让他拟定国家法令就可以看出他确实才能出众,能将内政外交各方面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这是他心怀楚国、以楚国发展为己任的人生价值体现。当楚怀王治国不明、听信谗言时,屈原“疾痛惨怛”,满怀怨愤地写下了政治抒情长诗《离骚》。此诗不仅表达了屈原遭遇不公的偾懑,还流露出他对楚国命运的担忧。屈原的一生都在为楚国操劳,当再次被放逐时,他内心最牵挂的仍是楚国的危机——怀王被困。虽然屡被楚王所伤,但他仍不改其初心。他虽遭遇多重打击,但从未萌生退隐避祸的念头,永远忠贞不屈。

再读《屈原列传》,我们注意到,作为纪传体史书,其本应以真实记录历史为要,然而此作品中却出现了司马迁的大段议论,这是随记叙而生、随屈原遭遇而发的议论。其一是“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段,阐发了对屈原作品《离骚》的议论,其二是“屈平既嫉之”段,阐发了对臣子一腔赤诚却不被重用的议论。纪传体史书虽应以忠于事实为要义,但这两段议论读来却合情入理,真实地呈现出屈原的崇高形象——品行高洁、赤诚纯粹、心怀楚国、至死不渝。这是屈原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也是司马迁所推崇的精神品质的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