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与差异.ppt
文件大小:2.53 MB
总页数:38 页
更新时间:2025-05-15
总字数:约2.35千字
文档摘要

关于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与差异第1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所谓的“西方绘画”,是指区别于中国传统绘画体系的西方绘画,简称“西画”。。第2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传统的西画注重写实,以透视和明暗方法表现物象的体积、质感和空间感,并要求请物体在一定光源照射下所呈现的色彩效果第3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它与中国传统的绘画体系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第4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东西方文化传统、思维模式不同、它导致了各自的绘画在审美观念上必然会出现差异。中国文化的基本思维模式是“天人合一”。所谓天人合人,就是认为世界是天、地、人三方面的和谐统一,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第5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中国文化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特别强调顺应自然,强调个人的“小我”必须融入民族的乃至宇宙的“大我”。第6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这种文化精神反映在绘画观念上,就是认为人与自然之间、精神与物质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认为艺术的最高层次不是站在客观之外把握它的特点与规律,而是尽可能融入到客体之内去,理解客体、体会客体,让主、客体融为一体,最终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第7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8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于是,中国画历来不以再现自然、悦人眼目为目的,而是重在“立意”,使作品成为画家修养、人格和情绪论的载体。所以中国画历来偏重表现作者的感情,注重抒写主观感受,不过分强客观,画家所画常在“似与不似之间”,不受拘束。第9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0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和哲学传统,部体上是以人与自然的对立,即天人相分的观念为基础的。在西方,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神临自然、宗教的权力至高无上,就是人要驾驭自然、征服自然。这两者的观念虽然有所不同,但都是天人对立、天人相分的。第11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从这种观念出发,西方人文理想的最终目标就是认识自然、征服自然,从而获得人生幸福;西方的自然科学自伽利略以来的400年间,都是在走一条分析的道路,总是不断地将客观物质世界一分为二。第12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这种精神渗透到绘画艺术中,便体现为强调客观地表现现实对象。西方绘画总是把科学运用到绘画中,要求画家以纯客观的方式来把握自然,即画家所画一定要与他所看见的保持一致。第13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4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以上这种哲学与审判观念上的差异,又进一步造成了东西方两种绘画在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上的不同。西方绘画要客观地再现眼前的现实世界,所以特别强调用色彩和光影明暗去塑造对象。这是西方绘画与中国画在形式上最重要的区别。第15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6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对于中国画来说,线条是基本造型手段,色彩是从属性的。而且从不画光影明暗。中国画不论描绘山水、花鸟、人物都离不开线条的运用。第17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中国画常常是要让观赏者从并不丰富的色彩层次中去领略世界的五彩斑斓,去想象物体的凹凸远近。这种感受不是来自视觉直观,而是依靠了联想和想象的参与。第18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画家们总是靠粗粗细细的线条来勾勒造型,然后敷以颜色。这些颜色有时是单黑的,有时是五彩的,它们往往也会被精心区分出干、湿与浓,而这些差别一般都不会被明显地强调。第19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西方绘画则不同,其画作中的物象界限不是用线条来区分,而是用色彩的深浅、光线的明暗来表现,就像我们眼见的实物一样。第20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西方绘画用亚麻籽油来调和各种颜料,色彩十分丰富。通过这些色彩的精心运用,画家可以表现出物体的明暗差异,物象的体积、质感和空间感,以及物体在一定光源照射下所呈现出来的视觉效果。第21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这也就是说,西方绘画总是刻意强调色彩的丰富性与结构上的差别。它所追求的,是在色彩的冷与暖、厚与薄、深与浅、淡与浓等多组关系中,营造出直观的视觉效果。从整体上看,这种美学追求更有光学意义,更富于几何精神和理性思考。第22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23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在画面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