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隽文主编;外国乐曲;;;;;练习曲;这首曲子选自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中的第四首《四月松雪草》,是典型的三段体结构。弹奏时旋律线条和伴奏音型会频繁地在左右手之间进行交替,需要很好地进行音色的区分。弹奏主题旋律的手要尽量歌唱,将手臂力量传到指尖,但声音不要硬,伴奏部分则要尽可能贴键,让声音轻柔。中间段展现松雪草在春风中摇曳的舞姿,右手需要快速跑动,左手有和弦的大跳,这些都需要单手从慢速开始进行练习,克服相关的技术难点。;;《侏儒进行曲》的主题建立在跳音与半音下行的基础上,形成轻松而怪诞的音调。这里跳音弹奏要干净、利落,主旋律表达要活泼可爱。紧接着又是“旋风”的滚奏音型,勾画出了矮神们蹦蹦跳跳、左颠右倒的奇特步伐。需要做到每一组的第一个重音和最后一个八分音符的稳定性。71小节开始进入抒情的中段。最后又再现了矮神们行进的形象,将全曲分成了3个部分。;乌克兰民歌主题变奏曲;这是一首有1个主题和7个变奏的变奏曲。其中的第一变奏和主题相对比,在主题节奏和伴奏织体上发生了变化,变奏三的主题变换到了左手,变奏五到了小调,情绪变为抒情和歌唱的。整首曲子在速度上应相对统一,一气呵成。;情歌Op.10No.2;这是一首旋律优美、流畅的乐曲,分成3段。第一段旋律在右手,注意弹奏时触键要深,音和音之间要尽量连贯。中间段拍号变为6/8拍,速度稍快一些,情绪也稍为激动,整体听上去也是两大拍。第三段和第一段类似,但是主题从中声部开始,要注意声音的层次性。;梦幻曲;这是德彪西的早期作品,大约创作于1890年。整首作品都笼罩在一种宁静、梦幻的色彩中。左手的伴奏要一直保持很轻,右手的旋律则需要轻柔地进行叙述。需要使用踏板来增添乐曲的梦幻性。;圆舞曲Op.54No.1;这套圆舞曲共有8首,这里选择了第一首。这首圆舞曲旋律优美,速度中等,多次的下行小二度音程,造成一种叹息的效果。左手伴奏声部变化不大,和声效果清新干净,长音符的运用改变了原有的重拍规律,右手弹奏旋律时要注意旋律的圆润色彩与连贯性,做好句与句之间的换气,多次重复旋律时需要有音色的??化。;;这是一首热情、活泼、富有弹性的舞曲,具有浓厚的西班牙民族风格。弹奏时要注意三连音的平均以及跳音的弹性。26小节开始速度稍慢,插入了歌唱性的旋律,与之前的跳跃性节奏形成一定的对比。;;这首作品选自肖邦《b小调钢琴奏鸣曲》op.35的第三乐章,是整首奏鸣曲悲剧的核心。前14小节左手一直深沉地进行重复,弹奏时注意触键要略带沉重,右手的旋律线条要尽可能长。中段是整首奏鸣曲所贯穿的悲痛和愤怒上升到顶点之后进入的一个简单朴素的旋律,直击人心灵深处。演奏时左手要控制的轻而平均,右手则要将旋律弹奏的如歌如泣,催人泪下。;;海顿的音乐需要演奏得朝气蓬勃,富有幽默感。演奏时要加强对手型和指尖的控制,从而能够弹奏出晶亮透明的音色以及均匀清晰的颗粒感。同时要注意节奏的稳定性和弹性,充分调动手腕和手指的灵活度,让所有细节都符合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典雅和高贵气质。这首作品整体较为活泼、有弹性,因此要慎用踏板,或者不用。;;这首小品是一首遗作,作于1848年,是李斯特本人根据自己创作的一首歌曲《噢!为什么》改编而成,曲风浪漫却忧伤,宁静而动人。弹奏时要控制下键速度,注意做到音之间充分的连贯性,以及9/8拍的节奏动力。;;门德尔松的《无词歌》是典型的抒情性钢琴小品。每6首1集,共8集,另外加1首,一共是49首。写作时间跨度很大,从20多岁至去世前,都伴有无词歌的创作。这里的伴奏织体主要是八分音符三连音,主要由左手弹奏,也有部分由右手弹奏。伴奏织体需要弹奏轻柔、流畅,从而突出如歌的高声部和沉稳低回的低音声部。;蓬基耶利(1834—1886),意大利作曲家。其父亲是教堂的管风琴师,童年起他随父亲学习音乐,1883年起在米兰音乐学院教授作曲。他的第一部成名作品是根据A.曼佐尼的同名小说写的歌剧《约婚》(1872)。使他获得国际声誉和至今仍在演出的是歌剧《拉焦孔达》(一译《欢乐的歌女》,1876)。这部歌剧富于戏剧性,剧中芭蕾场面的管弦乐曲至今仍是音乐会上常演出的曲目。;这首作品改编自歌剧作品,是这部知名歌剧第三幕的芭蕾场景《时辰之舞》,本是一首独立完整的管弦乐曲。全曲贯穿舞蹈节奏,演奏时需要将多次重复的节奏型弹奏得轻盈灵动。从音乐中可以体会到维也纳施特劳斯家族,特别是波尔卡舞曲对作曲家的影响。;;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