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隽文主编;中国乐曲;;;;;;移宫变奏曲;;晚会;;《忆》这个作品原名《八幅水彩画的回忆》,是谭盾1978年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时创作的作品,2001年朗朗首演了整部作品,使国内外音乐界重新发现了这套作品的魅力和价值。这首作品弹奏时的音色要在虚实之间,注意声音的回声效果,努力模仿中国古琴、古筝的音响效果,带有一种中国古代诗词的意境和韵味。;《听妈妈讲故事》是三段式结构,第一段主题以主调性织体陈述,中段用了中国音乐典型的支声性首发,整首乐曲娓娓道来,亲切自然,优美流畅。;;这首曲子旋律优美、动听,富有歌唱性。乐曲第一段右手注意乐句的呼吸,左手部分的小切分节奏要求时值准确,左右手旋律进行呼应。第二段注意左手六连音要弹得流畅、均匀,同时仔细体会力度层次的对比,将音乐推向高潮。最后结束部分力度不要过强,音乐在高音区渐慢,逐渐安静下来。;;《东山魁夷画意》是汪立三先生1979年根据日本画家东山魁夷的绘画所创作的钢琴组曲,包括《冬花》《森林秋装》《湖》《涛声》。这里选取了组曲中的第二首。《森林秋装》的调性为g小调,前18小节用了二度构成的音程以表现小白马轻盈跑动的画面,音乐平静安稳,明快中又带有淡淡的忧伤,演奏时注意弹奏的匀速、指尖的稳固触键的轻盈和不拖沓。第19~22小节用了三度叠置的和弦,演奏时注意踏板的使用要灵活、干净,配合好转瞬即逝的琶音,从而表现出梦幻般的场景。;;钢琴曲《翻身道情》由王建中先生以同名陕北民歌为素材,配以生动、丰富的钢琴音乐语言,展现了“道情”这种曲艺形式的特殊风格,表现了红军到达陕北根据地以后,解放区欣欣向荣的景象以及军民无比喜悦的心情。此曲和声十分丰富,有大、小、减三和弦,属七、小七、半减七和弦等,是一首色彩丰富、对比鲜明、情感浓郁的作品。;;钢琴组曲《西子影集》创作于1985年,由“柳浪闻莺”“花港观鱼”“南屏晚钟”“虎跑梦泉”及“苏堤春晓”5个章节构成。这首曲子的难点之一是4/4、2/4、6/4的混合拍子,需要在弹奏中进行毫无痕迹的切换。整首曲子在演奏时要注意高音的断奏构成的旋律线条和琶音型的伴???所形成的层次对比,六连音交替演奏要均匀、流畅,衔接要自然、平稳,营造一种虚幻和空灵之感。;;第一首“待曙”,顾名思义是等待黎明的意思,暗含着在抗战末期,人民渴望抗战快些胜利,盼望黎明的迫切心情。这是一首只有9小节构成的短小的乐曲,旋律出现两次。演奏时要注意线条性,音与音之间连接要细腻,指尖要敏感。
;第二首“舟中”,行板。此曲并没有采用传统的三拍子船歌的风格,而采用了4/4拍,但运用分解和弦式的三连音的伴奏手法,使乐段仍然表现出轻舟荡漾于湖面的意境。三连音伴奏的不断推动,同时又使整段乐段呈现出一种捉摸不定的动荡气氛,也暗示出时局的动荡不定,人们仿佛湖中小舟漂浮不定的彷徨心态。;第三首“杨柳岸”,左手的琶音与右手的三十二分音符构成的音型结构,好似阵风不时吹过,无数柳条随风摇荡。演奏时三十二分音符要平缓,突出音符的旋律线条,更要注意左手和声的进行,气息悠长、歌唱。这一段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调性的反复变化
第四首“晓风之舞”,欢腾,诙谐,令人振奋,描绘出一幅欢呼胜利的热烈图景,表达出人们对抗战早日胜利、迎接光明未来的美好渴望。;;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