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陈太丘与友期行》(原卷版)
最新模拟
1.(2024?北京市石景山区二模)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完成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太丘舍去”中的“舍”与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舍本逐末
B.屋舍俨然
C.退避三舍
D.魂不守舍
(2)下列对陈元方言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元方批评友人不能守时,不讲诚信。
B.陈元方指责友人恶语伤人,没有礼貌。
C.陈元方不理睬友人,表现了他的决绝。
D.陈元方的言行意在促使友人改正错误。
(3)根据本文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材料一】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材料二】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曰:“小时了了①,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②。
(以上两则材料均取材于《世说新语?言语》)
【注】①了了:聪明。②踧踖(cùjí)坐立不安的样子。
陈元方、杨氏子和孔文举三人年纪虽小,但都能在遭遇不敬时,以机智的语言维护尊严。陈元方听到父亲被辱骂时,批评友人“无信”“无礼”,使友人惭愧不已;杨氏子被调侃时,说孔雀可不是孔君平的“①”,有力地回怼了孔君平;孔文举受到嘲讽时,说陈韪小时“②”,讽刺他现在未必聪明。
2.(2024?山东省钢城区校级三模)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孔夫人家传
??①夫人孔氏,名祥淑。六岁随兄从袁石斋先生学。课毕坐而听讲,人咸异之。先生未之奇也。越明年,诸兄学诗,夫人亦诗;诸兄学文,夫人亦文。先生曰:“尔读书不过记名姓耳,不似尔弟兄博取科名也。夫人曰:“不科名即不读书耶?”曰:“亦须晓义理。”夫人曰:“晓义理何分儿女耶?”先生抚几而起曰七岁女子能发此论奇哉。
??②庚午,夫人二十四岁,是年三月来嫔①于我。暇犹手不释卷,偶感复尔吟咏,我从事鞅掌②,愧弗能和。夫人曰:“尘俗纷沓中,惟此可渝灵府③耳。”
(节选自《韵香阁诗草》)
【注释】①嫔:嫁。②鞅掌:事务纷扰繁忙。③渝灵府:浸润心田。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
A.期行
期:约定
越明年
越:超越
B.太丘舍去
去:跑
夫人亦文
亦:也
C.相委而去
委:舍弃
奇哉
奇:稀奇
D.远方入门不顾
顾:看
暇犹手不释卷
暇:闲暇
(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甲中“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是敬辞:“家君”是谦称自己的父亲。是谦辞。初次见面用“久违”。好久不见用“久仰”,这些是敬辞;自己想法为“拙见”,请人修改为“斧正”。这些是谦辞。
B.《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
C.古人常用字、谥号、籍贯、官职、做官地、书房名等称呼一个人。如《欧阳文忠公集》中的“文忠”是谥号;杜工部是用官职称杜甫。
D.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用“桑梓”“桃李”“婵娟”丝竹”来分别指代家乡、学生。月亮和音乐。
(3)选出对甲、乙两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A.乙文六岁随兄学习,就能做到“课毕坐而听讲”,可见孔祥淑读书很专心。
B.从乙文中可见,读书是孔祥淑的爱好和精神寄托。
C.甲、乙两文都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谋篇布局的。
D.甲、乙两文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生抚几而起曰/七岁女子能发此论/奇哉
B.先生抚几/而起曰七岁/女子能发此论奇哉
C.先生抚几而起曰/七岁女子能发此/论奇哉
D.先生抚几/而起曰/七岁女子能发此论奇哉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课毕坐而听讲、人成异之。
②不科名即不读书耶?
(6)甲文中的陈太丘之友因元方的一番话而产生由“怒”到“”的心理变化;乙文中的先生因孔祥淑认为(用自己的话回答)而由“未之奇”到发出“奇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