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音乐,又称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指用中国传统乐器以独奏、合奏形式演奏的中国传统音乐。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悠久。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流行吹笙、吹竽、鼓瑟、击筑、弹琴等器乐演奏形式,那时涌现了师涓、师旷等琴家和著名琴曲《高山》和《流水》等。秦汉时的鼓吹乐,魏晋的清商乐,隋唐时的琵琶音乐,宋代的细乐、清乐,元明时的十番锣鼓、弦索等,演奏形式丰富多样。近代的各种体裁和形式,都是传统形式的继承和发展。;;从音乐的构成上来说,中国音乐是以五声调式为基础的音乐。所谓五声调式,是由指宫、商、角、徵、羽这五个音组成的调式,类似于简谱中的1、2、3、5、6。民族音乐中的六声调式和七声调式是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另外,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在演唱方法上也是很有特色的。我们通常把这种中国人千百年来在音乐实践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符合中国人欣赏习惯的演唱方法叫做”民族唱法”。近年来,我国声乐工作者在继承我国民族传统唱法的基础上,不断借鉴和吸收美声唱法的特点,使民族唱法更加科学,生命力更强;汉族的戏曲唱法也是民族唱法的一种,是很具特色的演唱方法。;;我国民族音乐主要分为五大类别:民间歌曲、民间器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歌舞音乐,每一类别还可以做更为细致的分类。这些分类不仅展示了中国民族音乐得多样性,也反映了其深厚得历史和文化价值。;中国民歌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世世代代在人民群众中传唱,和人民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民歌伴随着人民群众的劳动,唱出了人民的情绪、愿望,反映了人民的思想感情,传播了人民的劳动经验和生产知识,在民歌中闪烁着劳动人民智慧的光芒。民歌与专业词曲作者创作的歌曲不同,它是人民群众在生活中所创造和利用的口头音乐创作,具有口头性、集体性、流传变异性,短小精练和鲜明的地方色彩等特点。;民族器乐有各种乐器的独奏、各种不同乐器组合的重奏与合奏。不同乐器的组合,不同的曲目和演奏风格,形成多种多样的器乐乐种;戏曲音乐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歌舞音乐广泛流行于我国各民族地区,其内容反映社会生活和劳动生产,与传统风俗、宗教、祭祀、神话传说、爱情生活等密切联系。歌舞音乐具有鲜明的地区性、民族性,因而体现着不同民族风格与地方特点。节奏一般鲜明、热烈、刚健、明快,而有的歌舞音乐则是优美、抒情的。;;;;;;;;;;;中国民族音乐尽管由于不同的民族、地区、体裁、品种、流派而各具特色,但它们都共同地蕴藏着以上特征,并且体现在音乐形态的各个方面。
中国民族音乐的基本风格特征表现在音乐的线条、和谐和意境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