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四川蓬州发展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工作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1套.docx
文件大小:69.88 KB
总页数:50 页
更新时间:2025-05-15
总字数:约3.39万字
文档摘要

2025四川蓬州发展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工作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50题)

1、自然人张某想要立遗嘱,下列可作为见证人的是()。

A.天资聪慧的七岁男童王某

B.作为邻居多年的范某

C.张某已去世的儿子的女儿张小某

D.5岁的自然人刘某

【答案】:B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遗嘱见证人的资格条件。依据法律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以及其他不具有见证能力的人,继承人、受遗赠人,与继承人、受遗赠人有利害关系的人不能作为遗嘱见证人。七岁男童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无法准确理解遗嘱相关事项,不能作为遗嘱见证人。5岁的自然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具有见证遗嘱的能力,不能作为遗嘱见证人。张某已去世儿子的女儿即张某的孙女,作为法定继承人,与遗产继承存在利害关系,不能作为遗嘱见证人。邻居多年的范某,不属于不能作为见证人的法定情形,具有见证能力,可作为遗嘱见证人。综上,正确答案对应的是描述邻居多年的范某这一选项。

2、事业单位考核工作人员的重点是()。

A.品德

B.能力

C.廉洁

D.实绩

【答案】:D

【解析】事业单位考核工作人员应全面考量多个方面,品德反映工作人员的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有助于营造良好工作氛围;能力体现其完成工作任务的水平和潜力,是高效完成工作的基础;廉洁关乎工作人员是否遵守职业纪律和法律法规,防止出现违法违纪行为;而实绩是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取得的成果和效益,是衡量工作贡献的关键指标。对事业单位而言,最终目的是通过工作人员的努力达成各项工作目标、创造实际价值,所以考核重点在于实绩。

3、()以“尊王攘夷”为口号扩充疆界,成为春秋时期首位霸主。

A.宋襄公

B.秦穆公

C.楚庄王

D.齐桓公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相关知识。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互相征战。其中,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在此基础上,他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扩充疆界,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宋襄公在齐桓公死后,企图称霸,但最终未能成功。秦穆公是春秋时期秦国的国君,他称霸西戎,但并非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楚庄王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国君,他曾问鼎中原,成为春秋一霸,但也不是第一个称霸的。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齐桓公。

4、上述公文落款处成文日期的规范写法是()。

A.2018.10.10

B.2018/10/10

C.2018/10/10

D.二零一八年十月十日

【答案】:C

【解析】公文落款处成文日期的规范写法是用阿拉伯数字将年、月、日标全,年份应标全称,月、日不编虚位。选项中用阿拉伯数字标全且符合规范的是正确的,而用汉字大写数字书写不符合规范要求。所以规范写法应是类似2018.10.10这样的形式。

5、为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维护人事管理公平公正,从源头上规范事业单位用人和工作人员履职行为,前不久,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了(),建立了统一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回避制度,该规定将于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A.《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新规定》

B.《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亲属回避规定》

C.《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情节回避规定》

D.《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回避规定》

【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相关的重要规定。题目强调要找出中组部、人社部印发的建立统一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回避制度的规定。首先分析选项,所谓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回避规定,就是针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利益冲突等情况,从源头上规范用人和工作人员履职行为,维护人事管理公平公正而专门制定的,与题干中“建立了统一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回避制度”这一关键信息相契合,是符合要求的制度规定。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新规定”表述过于笼统,没有突出“回避”这一核心要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亲属回避规定”范围较窄,只强调了亲属回避,不能涵盖人事管理回避制度的全面内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情节回避规定”表述不准确,并不存在这样特定的、普遍认知的规范名称。所以该规定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回避规定》。

6、2,4,12,48,240,()。

A.1645

B.1440

C.1240

D.360

【答案】:B

【解析】从给出的式子找规律,4等于2乘以(1加1),12等于4乘以(2加1),48等于12乘以(3加1),240等于48乘以(4加1),可以总结出通项公式an等于an-1乘以(n加1),按照此规律,所填数字是240乘以(5加1),结果为1440。

7、“面子”一词蕴含着浓厚的东方文化特色,在消费领域,“面子”的影响力广泛存在。这种“面子”型消费,究其实质是虚荣心在起作用。“面子”型消费主要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