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泉州供电服务有限公司招聘64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50题)
1、公文收文办理程序排序正确的是()。
A.签收——初审——承办——登记——传阅——催办——答复
B.登记——签收一一承办一一初审——催办一一答复——传阅
C.签收——登记——初审——承办——传阅——催办——答复
D.初审——签收一一承办——登记——催办——答复——传阅
【答案】:C
【解析】公文收文办理程序应先签收文件,这是收文处理的第一个环节,确保文件的接收。签收后要进行登记,对收到的公文进行详细记录,便于管理和查询。接着进行初审,对公文的内容、格式等进行初步审核。初审合格后进入承办环节,对公文进行具体的处理。在承办过程中或之后,根据需要进行传阅,让相关人员了解公文内容。为保证公文办理的效率,需要对办理情况进行催办。最后对公文的办理结果进行答复。所以正确的排序应该是签收——登记——初审——承办——传阅——催办——答复。
2、善治作为良好的治理,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善治的基本要素包括()。①合法性②有效性③透明性④责任性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善治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其基本要素涵盖合法性、有效性、透明性和责任性。合法性确保治理的权威来源正当,是善治的基础;有效性强调治理能够切实达成目标,产生实际效果;透明性要求治理过程和信息公开,保障公众的知情权;责任性则促使治理主体对行为和决策负责。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善治的完整体系,缺一不可。所以善治的基本要素包含合法性、有效性、透明性和责任性。
3、一般情况下,如果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政府在财政税收方面应该采取的政策措施为:
A.减税、增加财政支出
B.增税、增加财政支出
C.增税、减少财政支出
D.减税、减少财政支出
【答案】:A
【解析】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时经济偏冷。减税可增加居民和企业收入以刺激需求,增加财政支出能直接扩大社会总需求,这样可促进经济平衡,所以应采取减税、增加财政支出的政策。
4、资本循环是指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变换三种职能形态,实现自身价值增值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下列不属于资本变换的三种职能形式的是()。
A.生产资本
B.货币资本
C.商品资本
D.产业资本
【答案】:D
【解析】资本循环过程中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货币资本的职能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生产资本的职能是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相结合,生产出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商品资本的职能是通过商品的销售,实现包含在商品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而产业资本是指投入物质生产领域的资本,它是一种资本的存在形式,不是资本在循环过程中变换的职能形式。所以不属于资本变换的三种职能形式的是产业资本。
5、下列关于我国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间歇性精神病人未犯病期间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B.满十六周岁的自然人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C.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接受奖励、赠与及报酬的行为有效
D.十四周岁以上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答案】:C
【解析】我国《民法典》规定,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适用前款规定。间歇性精神病人未犯病期间能够辨认自己的行为,不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以仅满十六周岁的自然人不一定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接受奖励、赠与及报酬的行为,从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通常认定该行为有效。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四周岁以上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不符合这一条件,不能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6、国民收入再分配是国民收入继初次分配之后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下列不属于收入再分配手段的是()
A.最低工资保障
B.最低生活保障
C.税收
D.社会保险
【答案】:A
【解析】国民收入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结果的基础上,政府通过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举措,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再次分配,目的是促进社会公平、缩小收入差距。最低工资保障属于初次分配范畴。初次分配是在物质生产部门内部进行的分配,企业作为物质生产部门,支付给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是初次分配中企业对劳动者劳动报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