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安徽皖信人力招聘管内客运站12名安检工作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1套.docx
文件大小:69.35 KB
总页数:47 页
更新时间:2025-05-15
总字数:约3.17万字
文档摘要

2025年安徽皖信人力招聘管内客运站12名安检工作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50题)

1、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每届任期()年。

A.2

B.3

C.4

D.5

【答案】:D

【解析】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每届任期为5年。这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明确社区居民委员会的任期时间,有助于保障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推动社区各项事务有序开展,同时也能使居民更好地参与社区治理,行使民主权利。

2、无业人员甲伪造国家机关公文,骗取某县工商局副局长职位。在该局股级干部竞争上岗时,甲对干部乙称:“若不给我2万元,你这次绝无机会。”乙为获得岗位,无奈送甲2万元。关于甲的行为处理意见,下列哪一选项正确()。

A.甲触犯的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与招摇撞骗罪之间具有牵连关系,应从一重罪论处

B.对甲的行为以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与敲诈勒索罪实行并罚

C.对甲的行为以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与受贿罪实行并罚

D.甲触犯的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与受贿罪之间具有牵连关系,应从一重罪论处

【答案】:C

【解析】本题可根据甲的不同行为性质,结合各罪名的构成要件及相关刑法理论来分析其应承担的刑事责任。首先,甲通过伪造国家机关公文骗取某县工商局副局长的职位,这一行为同时触犯了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和招摇撞骗罪。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是指非法制造国家机关公文的行为;招摇撞骗罪是指为谋取非法利益,假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进行诈骗,损害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的行为。甲伪造国家机关公文是手段行为,骗取副局长职位并进行招摇撞骗是目的行为,二者之间具有牵连关系,根据牵连犯的处理原则,应从一重罪论处。其次,在该局股级干部竞争上岗时,甲向干部乙声称“如果不给我2万元,你这次绝对没有机会”,乙为获得岗位只好送甲2万元。此行为不属于受贿罪。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甲虽然骗取了副局长职位,但他本身是无业人员,不符合受贿罪中“国家工作人员”的主体要件。同时,甲以威胁的方式迫使乙交出2万元,符合敲诈勒索罪的构成要件,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因此,对于甲的行为,应分别对其伪造国家机关公文、招摇撞骗以及敲诈勒索的行为进行评价,对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与招摇撞骗罪从一重罪论处,再与敲诈勒索罪实行并罚。而题目所给选项中没有对招摇撞骗罪单独表述,只提及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与敲诈勒索罪,所以应认定对甲的行为以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与敲诈勒索罪实行并罚。

3、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下列关于七夕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七夕节我国又叫乞巧节,源于哈尼族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

B.除中国外,日本、韩国等地也有过七夕节的习俗

C.“穿针乞巧”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朝

D.“七夕节”是中国第一个以女性为主角的传统节日

【答案】:A

【解析】七夕节是中国第一个以女性为主角的传统节日,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女儿节”。七夕节的传说源自我国汉族的牛郎织女的传说,而非哈尼族。

4、根据记载,清朝在重要文书上常标注“飞折八百里驿递”字样,这体现了现代公文处理中坚持()。

A.准确原则

B.安全原则

C.及时原则

D.统一原则

【答案】:C

【解析】“飞折八百里驿递”意思是公文用最快的速度进行传递,强调的是在短时间内将重要文书送达,体现的是现代公文处理中及时原则。准确原则注重的是公文内容的精准无误;安全原则侧重于公文在传递和处理过程中的保密性和完整性;统一原则强调公文处理流程和规范的一致性。所以该记载体现的是及时原则。

5、下列填入公文中画横线②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督促

B.监控

C.审查

D.监察

【答案】:A

【解析】需要填入公文横线②处的词语,要从几个词语的含义和适用场景来分析。“督促”意思是监督催促,通常用于上级对下级,促使其按照要求行动,在公文中常用以强调对工作的推进和落实,有促使对方加快进度、完成任务的意味,适用于对工作执行情况的跟进。“监控”主要侧重于通过一定的技术或手段进行监视、控制,一般用于对具体的事物、系统或情况的实时观察和掌控,不太符合公文中此处对于工作推进的语境。“审查”着重于检查核对是否正确、妥当,通常用于对文件、计划、方案等进行仔细的查看和分析,以确定其是否符合规定或要求,与强调行动推进的语境不契合。“监察”一般指对机关或工作人员的监督考察及检举,多针对公职人员的行为和纪律方面进行监督,和此处公文横线所需表达的意思不一致。综合来看,最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