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衢州常山县卫健系统医疗卫生单位招聘高层次、紧缺医疗卫生人才14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文件大小:67.32 KB
总页数:47 页
更新时间:2025-05-15
总字数:约3.09万字
文档摘要

2025年衢州常山县卫健系统医疗卫生单位招聘高层次、紧缺医疗卫生人才14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50题)

1、事业单位所追求的首先是()。同时,部分事业单位在确保该效益的基础上,为推动自身健康发展以及社会服务系统的良性循环,会依据国家规定向接受服务的单位或个人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

A.经济效益

B.国家统治阶级效益

C.单位效益

D.社会效益

【答案】:D

【解析】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因此,事业单位所追求的首先是社会效益。虽然有些事业单位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会根据国家规定向接受服务的单位或个人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以实现自身健康发展和社会服务系统的良性循环,但这并非其首要追求。经济效益更侧重于经济利益的获取,并非事业单位的首要目标;国家统治阶级效益表述不准确,事业单位面向社会提供服务,并非单纯服务统治阶级;单位效益范围较窄且不能突出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所以答案是社会效益。

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史上不同条约签订的相关历史背景。《南京条约》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于1842年与英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该条约并非签订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北京条约》包括《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是1860年清朝于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与英国、法国、俄国分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属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条约。《辛丑条约》是1901年清政府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失败后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非签订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马关条约》是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与日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也不属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条约。综上,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条约是《北京条约》。

3、“干净空气的产权属于全社会而不是任何个人”这句话体现了公共物品具有()。

A.历史性

B.非排他性

C.竞争性

D.单一性

【答案】:B

【解析】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等特征。非排他性是指无法排除他人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即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不会阻止其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也难以将不付费的人排除在外。干净的空气产权属于全社会而非个人,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干净的空气,不能排除其他人使用,这体现了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而历史性并非公共物品的典型特征;竞争性是指一个人对物品的消费会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的可供消费量,显然干净空气不具有竞争性;单一性也不是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所以这句话体现了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

4、“忠于职守、热爱本职”是社会主义国家对每个从业人员的()。

A.全部要求

B.唯一要求

C.起码要求

D.最终要求

【答案】:C

【解析】“忠于职守、热爱本职”体现了对从业人员基本的职业态度和责任要求,是社会主义国家对每个从业人员最基本、最起码的规范。将其称作全部要求不恰当,因为从业人员还需具备其他诸多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也不是唯一要求,工作中还有团队协作、创新等多方面要求;更不是最终要求,随着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有更高的职业目标和贡献标准。所以“忠于职守、热爱本职”是社会主义国家对每个从业人员的起码要求。

5、以下关于行政机关依法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具体形式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可以安排申请人查阅、抄录相关政府信息

B.应当根据申请人的要求及行政机关保存政府信息的实际情况确定

C.可以通过电子数据以及其他适当形式提供

D.只能通过纸质复印件形式提供

【答案】:D

【解析】本题可通过对行政机关依法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具体形式相关规定的了解来进行判断。行政机关在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时,会综合考虑申请人的要求以及自身保存政府信息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公开信息的具体形式。公开形式可以是多样的,既可以安排申请人查阅、抄录相关政府信息,也可以通过电子数据以及其他适当形式提供。然而,行政机关并不是只能通过纸质复印件形式提供政府信息。这种方式限制了公开形式的多样性,不符合实际情况和相关规定。综上,表述不正确的是只能通过纸质复印件形式提供。

6、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法律只有合乎正义的准则时,才是真正的法律

B.正义可以用以衡量法律是“良法”或者“恶法”

C.法律调整的对象是人的行为,法律调整的范围是有限的

D.一般而言,秩序代表了人最本质的需要,它是法的价值的顶端

【答案】:D

【解析】本题可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