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少杰:企业内部人才市场建设3F模型
当企业进入到转型阶段后,传统的职能型结构转变为矩阵型结构,组织内部空间扩大,前、中、后台逐渐形成,各项功能都得到升级,以客户为导向的自发行内部市场逐步成型,使企业资源(物料、资金、人才、数据等)能够依据客户需求进行分配,不仅企业运行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更有能力通过内部市场的灵活性应对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使企业重新焕发出活力。
内部市场建设“金弓模型”
人才市场是企业内部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物料、资金、数据等生产资料市场而言,人才市场不仅更加重要,而且更难以管理,尤其是对那些创新企业而言,是否能够发挥出人才的创造力决定着企业未来。之所以用人才市场这一理念来解决人才管理问题,也是因为人才市场特征更符合转型阶段的要求,为此我们开发出企业内部人才市场建设3F模型。
人才市场建设3F模型聚焦于流动(Flow)、竞争(Fence)、繁荣(Flourish)三个基本特征,旨在实现企业内部人才的最佳配置与创造力的持续发挥,这也是现代企业的基本要求。
1.流动(Flow)。进入转型阶段后,企业从“H”型人才发展通道(纵向发展+横向转换)转变为“井”型人才发展通道,“井”型人才发展通道不仅保留了纵向专业型人才发展通道,而且又出现横向的集成型人才发展通道,众多成长路径为员工创造了更多发展机会,内部人才之间的转换更加频繁,流动(Flow)成为人才管理的基本要求,这也是构建内部人才市场建设前提条件。与传统人才管理不同的是流动(Flow)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员工的创造力,提高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
矩阵型结构中的“井”型人才发展通道
2.竞争(Fence)。在矩阵型结构中,前台的公司级项目将把中、后台的领域级项目集成在一起,使企业内部所有人才都有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活动中;人才价值取决于在项目活动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能够为(内外)客户创造了多少价值?人才之间的竞争(Fence)在这样的环境中形成。人才标准是什么,人才价值大小,逐渐从企业主导转变为(内外)客户主导,客户需求将推动企业内部人才优胜劣汰,形成新陈代谢系统,这就是内部人才市场的功能特点。
矩阵型结构中的项目关系
3.繁荣(Flourish)。在传统商业时代,市场环境的稳定性导致企业内部市场始终无法培育起来,恰恰是不确定的市场环境,能够造就内部市场的繁荣(Flourish),因为不确定性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战略选择机会,企业战略任务不断涌现,最终纷纷发展成为多业务组织系统,如何驾驭这种多业务组织系统,只能构建内部市场。外部市场变化越快,内部人才市场的功能越强大,在多元化的人才类型与新陈代谢系统作用下,人才市场日益繁荣(Flourish)起来。
关于内部人才市场建设,我们有自己的研发成果——3F模型中,这一模型通过四个层次描述管理基础与人才管理功能之间的关系、人才管理机制与人才市场特征之间的关系、人才市场特征与业务活动之间的关系,分别为基础层、功能层、特征层与应用层。
内部人才市场建设3F模型
基础层体现了二元管理基础与人才管理功能之间的关系,指人才管理机制建立的二元管理基础(职位管理与角色管理),以及由二元管理基础形成的“井”型人才发展通道。
功能层体现了人才管理功能与人才市场特征之间的关系,在基础层上发挥三项人才管理功能——人才画像、人才盘点与人才培养,人才画像是对专业型人才与集成型人才进行描述,人才盘点是依据各项业务需求对人才进行匹配,人才培养主要是对跨部门、跨功能的集成型人才的培养,这三项人才管理功能将通过企业的“战训”一体化表现出来。
特征层体现了人才市场特征与业务活动之间的关系,人才市场的三项特征——流动(Flow)、竞争(Fence)、繁荣(Flourish),能够满足多业务组织系统的人才需求,这是转型企业对人才管理的必然要求。
应用层体现了人才市场与业务活动之间的关系,人才市场最重要服务于企业各项业务活动,包括前台的公司级项目与中后的领域级项目,使人才与项目活动实现最优配置,充分挖掘与发挥企业人力资源的价值,这就是内部人才市场建设3F模型的核心逻辑。
早在前几年我们就提出人才市场建设3F模型,但最初这一工具并没有把市场、组织、人才充分联系在一起,因此在实践中并没有得到有效推广,随着这几年实践活动不断深入,尤其是企业对一体化战略管理的认知提升,使人才市场特点变得更加清晰,这一工具逐渐成为转型企业人才管理机制建设的核心内容,因为进入到新商业时代后,人才的创造力只有通过市场机制才能激活,这是所有新组织变革无法回避的课题,没有创造力的企业很难在新商业时代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