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项目七知法守法,依法维权——就业权益
课时4课时(180min)
知识目标:
(1)了解《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相关知识
(2)熟知求职中常见的侵权违法行为和维护自身权益的主要途径
能力目标:
教学目标(1)学会在签订就业协议书和劳动合同时规避就业风险
(2)初步具备识别并防范求职陷阱的能力
素养目标:
(1)树立诚信就业价值观,培养契约精神,规范签约行为,做到诚信就业
(2)增强法律意识,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重点:《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相关知识、求职中常见的侵权违法行为、维护自身权益的主要途
教学重难点径
教学难点:签订就业协议书和劳动合同时规避就业风险、具备识别并防范求职陷阱的能力
教学方法情景模拟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考勤【教师】使用APP进行签到
【学生】班干部报请假人员及原因
【教师】讲述“河南女孩小闫”案例(详见教材),并提出问题
案例导入在上述案例中,小闫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事件带给你什么启示?在就业过程中,大学生拥有哪
些合法权益?大学生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维护自身的就业权益?
【学生】聆听、思考、回答
【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入新知,讲解《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相关知识、大学生的基本就业权
益、求职陷阱的防范、以及大学生就业维权的主要途径等知识
专题一了解相关法律法规
一、《劳动法》相关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于1994年颁布,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并于
2009年、2018年分别作出修正。国家制定和实施《劳动法》的宗旨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
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劳动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传授新知
《劳动法》明确规定了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及应当履行的义务。……(详见教材)
【砥节砺行】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
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
律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
水平。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涵养法治意识,呵护社会文明是青年人的责
任和使命。大学生要自觉培养自己的法律意识,确立社会主义法治信仰,充分认识到自身行为的法定自由和限
1
度,自觉遵守法律规范,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大学生还应该身体力行,大
力将法治意识推广到全社会中去。
二、《劳动合同法》相关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于2007年颁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并于2012年作出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建立劳动
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