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2
黔西南州布依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
民俗文化旅游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旅游形式,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环境氛围,适应了当代旅游发展的需要。黔西南州作为一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有着丰富的布依族民俗文化,深入了解其民俗文化的发展现状,明确其开发思路和对策,可以助推黔西南州旅游发展。本文运用PEST分析模型,从宏观环境上分析黔西南州布依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并针对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开发优化策略,旨在让黔西南州布依族民俗文化旅游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黔西南州;布依族民俗文化;民俗开发
目录TOC\o1-3\h\z\u
摘要 I
前言 1
一、相关概念 2
(一)民俗 2
(二)民俗旅游资源 2
(三)民俗文化旅游 2
(四)民俗旅游资源分类 2
二、黔西南州布依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概况 3
(一)黔西南州概况 3
(二)黔西南州布依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概况 3
三、黔西南州布依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7
(一)政治环境分析(Political) 7
(二)经济环境分析(Economy) 8
(三)社会与文化环境分析(Society) 8
(四)技术环境分析(Technology) 9
四、黔西南州布依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对策 10
(一)开发原则 10
(二)黔西南州布依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内容 11
(三)黔西南州布依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对策 13
五、结论与展望 15
(一)结论 15
(二)不足与展望 15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前言
随着旅游者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旅游的形式要求越来越高,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吃、行、住、游、娱、购”这六个要素了,而是想要更深层次的去体验不同的文化。而民俗文化旅游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形式,可以满足旅游者深层次的体验文化旅游的需求,因此民俗文化旅游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研究价值。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也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和研究。
学者对于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民俗旅游开发原则、民俗旅游开发模式、民俗文化影响研究等这几个方面上。在开发原则方面,陶思炎提出了因地制宜、发掘特点、平中作奇和多功能性等开发原则REF_Re\r\h[1],赵立群提出要遵守文化保存原则、经济效益原则REF_Re\r\h[2],任思颖提出特色性、保护性、乡土性和古朴性等开发原则REF_Re\r\h[3]。由此可知,民俗文化旅游开发应该要以保护民俗文化为重点,挖掘民俗文化特色为目标。在开发模式方面,国内外对于民俗旅游开发应用广泛的六种模式为锦集荟萃式、复古再现式、原地浓缩式、原生自然式、主题符会式、短期表现式REF_Re\r\h[4]。孟秋莉提出原生态型开发、次生态型开发以及文化移植型开发等开发模式REF_Re\r\h[5],余永霞提出了静态开发、动态开发以及立体网络式这三种开发模式REF_Re\r\h[6]。由此可知,在民俗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旅游地应该结合自身的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开发模式。在民俗文化影响研究方面,黄莹认为,开发民俗特色旅游能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REF_Re\r\h[7],陆景川认为发展民俗旅游,能增强民族团结REF_Re\r\h[8],王向东认为,旅游活动会导致传统民俗文化庸俗化,少数传统民俗文化商品化REF_Re\r\h[9],张淑涵认为,旅游开发会对民俗文化生态区造成不良影响REF_Re\r\h[10]。由此可知,对民俗文化进行开发有好有坏,因此民俗文化旅游要想得到健康和长久的发展,应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一定要合理地进行开发和利用民俗文化。总体来看,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研究内容还有待补充,对于黔西南州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也少。
黔西南州拥有丰富独特的布依族民俗文化,因此本文选取黔西南州布依族民俗文化作为研究对象,黔西南州布依族的民俗文化有着明显的独特性,且具备开发的前提条件和资源基础。让旅游业与布依族民俗文化结合,不仅可以促进当地布依族和黔西南州旅游的共同发展,还能增强布依族本族人民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意识。
基于以上的考虑,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对黔西南州布依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提出建议。第一部分是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相关概念;第二部分是对黔西南布依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概况,只有充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