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豆种植培训课件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1
作物基础认知
02
良种选择标准
03
栽培技术要点
04
田间管理实务
05
收获加工规范
06
经济效益分析
作物基础认知
01
PART
玉米大豆生物特性
大豆
高产、耐旱、适应性强,叶片光合作用效率高,根系发达,茎秆粗壮,果穗大且籽粒多。
玉米大豆间作
玉米
高产、耐旱、适应性强,叶片光合作用效率高,根系发达,茎秆粗壮,果穗大且籽粒多。
高产、耐旱、适应性强,叶片光合作用效率高,根系发达,茎秆粗壮,果穗大且籽粒多。
生长周期阶段划分
玉米
播种期、苗期、拔节期、抽雄期、灌浆期、成熟期。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生理生态需求和管理措施。
大豆
生长周期调控
播种期、出苗期、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成熟期。同样,每个阶段也需要针对性的田间管理。
通过选用不同品种、调整播种时间、合理施肥和灌溉等措施,可实现对作物生长周期的调控,以满足不同气候和市场需求。
1
2
3
适宜气候与土壤条件
适宜温带和亚热带气候,耐旱、怕涝,对土壤适应性较强,但以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的土壤为佳。
玉米
喜温凉、湿润的气候,对光照敏感,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对土壤肥力要求较高,适宜在有机质丰富、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
大豆
针对不同作物的土壤需求,采取合理的土壤改良和保护措施,如深松土壤、增施有机肥、轮作休耕等,以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
土壤改良与保护
良种选择标准
02
PART
高产品种推荐清单
01
玉米品种
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高产玉米品种,如东单13、郑单958等。
02
大豆品种
选择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大豆品种,如鲁豆10号、鲁豆12号等。
抗病虫品种筛选方法
玉米抗病虫品种
选择抗玉米螟、玉米锈病等病虫害的品种,同时注意品种的抗病性指数和虫害发生率。
01
大豆抗病虫品种
选择抗大豆食心虫、大豆蚜虫等害虫的品种,同时注意品种的抗病性指数和虫害发生率。
02
种子质量鉴别技巧
观察种子的色泽、形状、大小、饱满度等特征,选择纯正、无损伤、无病虫害的种子。
玉米种子质量
观察种子的色泽、形状、大小、饱满度等特征,选择纯正、无损伤、无病虫害的种子。
玉米种子质量
栽培技术要点
03
PART
玉米和大豆的轮作可以充分利用土壤中的养分,提高土壤肥力,同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豆科作物轮作
连作容易导致土壤病虫害的积累和土壤养分的失衡,因此应避免连作。
避免连作
根据作物的生长特性和对土壤的要求,合理安排作物的种植顺序,以达到最佳的轮作效果。
合理安排作物顺序
轮作模式设计原则
不同品种的玉米和大豆具有不同的生长特性,因此要根据品种特性来确定合理的播种密度。
播种密度控制规范
根据品种特性确定密度
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块可以适当增加播种密度,肥力较低的地块则应适当减少播种密度。
考虑土壤肥力
合理的密度可以保证作物获得充足的光照和通风,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保证光照和通风
机械化播种操作指南
选择合适的播种机械
根据地块大小和形状,选择适合的播种机械,以保证播种的均匀性和效率。
01
播种深度应适中,以保证种子的发芽和出苗;株距要合理,以保证作物的生长空间和养分供应。
02
播种前进行机械调试
在播种前,要对播种机械进行调试,确保播种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03
正确调整播种深度和株距
田间管理实务
04
PART
水肥一体化实施方案
灌溉系统设计
根据地块形状和作物生长需求,合理设计灌溉系统,确保水分均匀分布。
02
04
03
01
灌溉与施肥时间
根据作物生长阶段和天气情况,合理安排灌溉和施肥时间,提高水肥利用率。
肥料选用与配比
选择符合玉米大豆生长需求的肥料,按一定比例混合,避免过量施肥。
水肥一体化设备维护
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态,及时维修和更换损坏部件,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杂草综合防治策略
杂草种类识别
了解玉米大豆田间主要杂草种类,以便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
除草方法选择
结合人工除草和化学除草两种方法,确保除草效果最佳。
除草剂使用注意事项
严格按照除草剂使用说明,控制用药量和用药时期,避免药害。
杂草防治效果评估
定期观察杂草防治效果,及时调整防治策略。
病虫害监测与预报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玉米大豆病虫害进行实时监测和预报。
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01
生物防治技术
利用天敌、微生物等自然力量,对病虫害进行生物防治,减少化学农药使用。
02
物理防控方法
通过合理密植、轮作倒茬等农业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
03
高效低毒农药选择
在必要情况下,选择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确保农产品安全。
04
收获加工规范
05
PART
成熟度判定标准
观察外观
玉米籽粒灌浆饱满,颜色鲜亮,叶片枯黄;大豆叶片变黄脱落,豆荚变黄且摇动有响声。
01
使用专业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