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助产操作技术规范.docx
文件大小:16.5 KB
总页数:15 页
更新时间:2025-05-15
总字数:约4.58千字
文档摘要

助产操作技术规范

四步触诊是一种常用的产前检查方法,用于确定胎儿的位置和胎位,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确定胎头位置。检查者用左手平放在孕妇下腹部,用右手手指轻压孕妇的左侧下腹部,感觉到硬块即为胎头。

第二步:确定胎臀位置。检查者用左手手指轻压孕妇右侧下腹部,用右手手指感觉到胎臀位置。

第三步:确定胎横径。检查者双手放在孕妇下腹部两侧,用手指感觉到胎儿横径的位置。

第四步:确定胎儿背部位置。检查者用左手手指轻压孕妇的右侧下腹部,用右手手指感觉到胎儿背部位置。

注意事项】

1、四步触诊应由专业医务人员进行。

2、孕妇应在排尿后进行触诊,以避免膀胱充盈影响结果。

3、触诊时应注意孕妇的舒适度,避免过度压迫。

4、四步触诊结果应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第一步手法是通过检测子宫底部的胎儿部分来判断是胎头还是胎臀。如果子宫较宽,宫底未触及大的部分,应注意是否为横产式。

第二步手法是通过检测腹部两侧的胎背和胎儿肢体位置来判断胎背和肢体的情况。

第三步手法是通过握住胎先露部来判断是头还是臀,确定是否衔接。如果先露部浮动表示尚未入盆,如果已衔接,则先露部较为固定。

第四步手法是通过在胎先露部的两侧向骨盆入口方向深入下按来核实胎先露部,并确定胎先露部入盆程度。

人工剥离胎盘术适用于第三产程超过30分钟,胎盘尚未剥离、娩出,或者胎盘部分剥离、出血较多超过200ml的情况。手术前需要建立静脉通道,催产素20单位加入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配好血。手术步骤包括重新消毒外阴,

更换手套,穿手术衣,用右手手指并拢成圆锥状沿脐带伸入宫

腔,左手放腹壁上,固定和下推宫底。然后触到胎盘边缘后,右手掌面向胎盘母体面,以手尺缘插入胎盘与子宫之间,做拉锯样向上剥离。如胎盘与子宫壁联系紧密难以分离时,应考虑有植入性胎盘的可能,切勿强行剥离,应立即停止手术。胎盘取出后,应仔细检查胎盘与胎膜是否完整,如有缺陷应再次徒手取出残留胎盘。术后应继续加强宫缩,防止产后出血,并常规应用广谱抗生素。

骨盆测量可以通过骼前上棘间径、髂棘间径和骶耻外径等方法来间接推测骨盆大小、形态。其中,骼前上棘间径和骼棘间径可间接推测骨盆入口横径长度,骶耻外径可间接推测骨盆人口前后径的长度。

4.坐骨结节间径是测量骨盆出口横径的一种方法。孕妇需要仰卧位,双手紧抱双膝,测量两侧坐骨结节内侧缘的距离。正常值为8cm。如果此径小于等于7cm,则需要测量出口后矢状径。

5.出口后矢状径的测量需要检查者戴上指套,将右手示指伸入孕妇肛门,向骶骨方向找到骶尾尖端。同时,将尺放于坐

骨结节径线上,用汤姆斯出口测量器测量出口后矢状径长度。正常值为8-9cm。出口后矢状径与坐骨结节间径的和大于

15cm时,表明骨盆出口无明显狭窄。

6.耻骨弓角度是测量骨盆出口横径宽度的一种方法。这需要将双手的拇指指尖斜着对拢,置于趾骨联合下缘。左右拇指平放在耻骨降支上,测量两拇指间的角度。正常值为90°,小于80°为不正常。

2.骨盆内测量需要孕妇取膀胱截石位。

1.骶耻内径是测量骨盆内的一种方法。检查者需要将一手的示、中指伸入,用中指尖触到骶岬上缘中点,示指上缘紧贴耻骨联合下缘,用另一只手标记此接触点,中指尖至此点的距离即为对角径。正常值为12.5-13cm

2.坐骨棘间径是测量骨盆内的另一种方法。这需要以一手的示、中指放入内,分别触及两侧坐骨棘,估计其间距离。正常值为10cm。

3.坐骨切迹宽度是代表中骨盆后矢状径的一种方法。其宽度是坐骨棘与傲骨下部间的距离,即骶岬韧带的宽度。正常情况下,能容纳3横指为正常,否则属于中骨盆狭窄。

3.会阴切开缝合术分为侧斜切开和正中切开两种。适用于初产妇助产手术的前驱措施、初产臀位分娩术、需要缩短第2产程的情况以及会阴过紧或胎儿过大、口相对过小、会阴已出现裂伤或估计分娩时会阴撕裂不可避免的情况。手术需要进行麻醉,一般采用0.5%-1%利多卡因进行神经阻断,部分皮下注射。阴部神经在坐骨棘部从盆底穿出,所以改用10ml麻醉药注射在坐骨棘部,生殖道感觉神经来自阴部神经。

2.屈曲胎头经骨盆人口后,胎头开始屈曲,以使胎头最大横径与骨盆各平面相适应,胎头从枕前屈曲到枕后位,同时枕骨转向骶骨前方,头颅前旋,使枕骨顶端向左前方移动,胎头以枕左前位为最多见,占全部枕先露的80%以上。此时胎

头的枕骨在骨盆左前方,额骨在骨盆右后方,枕骨顶端在骨盆左侧,枕骨底端在骨盆右侧,胎头最大横径在骨盆前后径上,胎头前后径在骨盆左右径上,胎头最小横径在骨盆左斜径上。胎头屈曲是分娩机制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最易受到各种不良

因素影响的环节,如胎头过大,骨盆畸形,胎位不正等,都可影响胎头的屈曲,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