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无机非金属材料制备技术》第8章烧结过程.pptx
文件大小:2.11 MB
总页数:215 页
更新时间:2025-05-15
总字数:约2.82万字
文档摘要

第8章烧结过程;

烧结是粉末冶金、陶瓷、耐火材料、超高温材料制备的—个重要工序。

烧结的目的是把粉状物料转变为致密体。这种烧结致密体是一种多晶材料。

其显微结构由晶体、玻璃体和气孔组成,烧结过程直接影响显微结构中晶粒尺寸和分布、气孔尺寸和分布以及晶界体积分数。;§8.1固相烧结

一.??概述

1.烧结定义:

成型粉末经过成型、加热到一定温度开始收缩,低于物质熔点温度以下?致密、坚硬烧结体的过程。

?物理性质变化:V?、气孔率?、强度?、

致密度?……

微观定义:固态中分子(或原子)间存在相互吸引,通过加热使质点获得足够的能量进行迁移,使粉末体产生颗粒粘结,产生强度并导致致密化和再结晶的过程称为烧结。

;粉状成型体的烧结过程示意图

点接触?线接触?中心距靠近

开气孔?独立气孔?缩小消失;a)烧结前b)烧结后

铁粉烧结的SEM照片;2.烧结的衡量指标

(1)坯体的收缩率

(2)气孔率、吸水率

(3)实际密度、相对密度、/理论密度

?

3.烧结与烧成

(1)烧结是原指加热致密化。

(2)烧成:脱水、坯体内气孔分解、多相反应、溶解、烧结等一系列过程。

(含义和范围比烧结宽,可以表述多相系统的变化,)

;4.烧结与熔融-》都是由原子热振动引起的,

(1)熔融:全部组分都是液相

(2)烧结:远低于固态物质熔融温度进行,至少有一个组元处于固态。

(3)烧结温度TS:

金属粉末TS?(0.3~0.4)TM,

盐类TS?0.57TM,

硅酸盐TS?(0.8~0.9)TM

?

;5.??烧结中的显微组织

(1)?微观晶相组成未发生变化,仅仅是晶相显微组织结构排列更加致密,结晶程度更加完善。

(2)?杂质与添加剂:参与固相反应或出现液相

;6.烧结与固相反应。

均在低于材料熔点或熔融温度之下进行的。并且在过程的自始至终都至少有一相是固态。

两个过程不同之处是固相反应必须至少有两组元参加如A和B,并发生化学反应,最后生成化合物AB。AB结构与性能不同于A与B。

而烧结可以只有单组元,或者两组元参加,但两组元并不发生化学反应。仅仅是在表面能驱动下,由粉体变成??密体。

;从结晶化学观点看,烧结体除可见的收缩外,微观晶相组成或未变化,仅仅是晶相显微组织上排列致密和结晶程度更完善。或发生一定的反应。

实际生产中往往不可能是纯物质的烧结。

例如纯氧化铝烧结:

为促使烧结而人为地加入一些添加剂外,

原料氧化铝中还或多或少含有杂质。

少量添加剂与杂质的存在,就出现了烧结的第二组元、甚至第三组元,因此固态物质烧结时,就会同时伴随发生固相反应或局部熔融出现液相。

实际生产中,烧结、固相反应往往是同时穿插进行的。;二.固相烧结过程

?

1.压制坯体-颗粒之间点接触,可以不通过化学反应而紧密结合成坚硬的物体,这一过程必然有一推动力在起作用。

2.高温作用下-(1)颗粒接触面积的扩大、颗粒聚集、体积收缩;(2)颗粒中心的递近、形成晶界。

3.气孔排除-气孔形状变化、体积缩小。

烧结过程是由颗粒重排、气孔充填和晶粒生长等阶段组成。

;;烧结过程的三个阶段;二.??烧结的推动力

?

1.表面能降低-

粉体颗料尺寸很小,比表面积大,具有较高的表面能,即使在加压成型体中,颗料间接触面积也很小,总表面积很大而处于较高能量状态。

根据最低能量原理,它将自发地向最低能量状态变化,使系统的表面能减少。

烧结致密化的驱动力是固-气界面消除所造成的表面积减少和表面自由能降低,以及新的能量更低的固-固界面的形成所导致的烧结过程中自由能发生的变化。;颗粒度为1微米的粉料烧结时所降低的自由焓约为几十J/mol,

这个能量与相变(?-石英??,几百-几千J/mol)和化学反应(几万-几十万J/mol)前后能量的变化相比是非常小的,

因此必须加以高温才能促使粉末转变成固相烧结体。

;2.粉状物料的表面能多晶烧结体的晶界能

*烧结能否自发进行?

用晶界能/表面能比作衡量,越小,推动力越大。

例如Al2O3粉料的表面能约为1J/mol,晶界能为0.4J/mol,二者比值为0.4,相对而言比较容易烧结。

而一些共价键材料,如Si3N4、SiC、AlN等,则由于它们的晶界能gGB与表面能gSV的比值高,烧结推动力小而难以烧结。

;3.颗粒之间的毛细孔-曲面内外压差?P会使表面曲率大的地方蒸气压或可溶性增加。有利于物质传输。

;把一根毛细管插入液槽中并经过此管吹气泡,如果忽略重力作用,阻止气泡扩张的阻力仅仅是新增的表面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