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手工编织教案
【篇一:大班美术编织活动】
1大班美术编织活动:小蜗牛
一设计意图
幼儿美术领域的手工教育目标中指出:。能大胆地塑造和制作多种平面的、立体的手工作品,用以美化周围环境和进行游戏活动;体验手工活动的乐趣,能积极投入手活动;初步尝试不同手绘画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形成良好的手工活动习惯。结合我园目前的美术课题,考虑到中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在中班开展了编织活动。蜗牛是日常生活中幼儿比较熟悉的一种动物,取材于大自然,贴近幼儿生活。在此基础上,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在编织的基础上让幼儿尝试创造性地来制作小动物,让幼儿体验编织活动的乐趣。活动准备:1物资准备:各种编织好的绳子若干,蜗牛范作一幅
2经验准备:幼儿已经初步学会交叉编织的技巧。
活动目标:
1技能目标:引导幼儿用编织好的3股毛线顺着绕圈,并做好粘贴。
2情感目标:培养幼儿有条理地操作,和耐心细致的态度。
活动重点:学习用编织好的毛线顺着圈缠绕并粘贴好。
活动难点:能找到正确的位置缠绕毛线做为小蜗牛的壳。
活动流程:
设计意图
一用编织完成的项链导入活动
1向幼儿展示成品,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
2引导幼儿讨论蜗牛是怎么做成的。
师:你们喜欢这只蜗牛吗?这是用什么做成的呢?(引导幼儿认识编织材料)
二帮小蜗牛找壳
1教师讲述小故事,激发幼儿兴趣
师:有只小蜗牛,它很糊涂,自己的壳都找不到了,我们一起来帮助它好吗?
2启发幼儿说说蜗牛的壳是怎么做成的。
师:这只蜗牛的壳很漂亮,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做成的。
2创设情境,毛线转圆圈(教师示范毛线缠绕的方法来做小蜗牛的壳)
师:小朋友刚刚想了很多办法来帮助小蜗牛找壳,现在我们的毛线朋友要来跳圆圈舞来帮助小蜗牛找壳拉。毛线宝宝走走走,停一停,转个弯,继续往前跳。转了一圈又一圈,个个满场飞,可真热闹!
2教师示范讲解制作蜗牛壳的方法。
师:毛线宝宝和小朋友一起来跳舞了,你们喜欢吗?我们也让它们来比一比,看谁跳得最好看。我们一起来跳圆圈舞吧!
3请个别幼儿尝试编织,教师指导并协助幼儿。
4幼儿集体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小蜗牛找壳吧!
三谁的壳最漂亮
1引导幼儿互相欣赏自己的作品,教师简单评价作品。
2请幼儿带着找到壳的小蜗牛一起去散步
---实物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初步认识编织材料。
---故事激发幼儿制作兴趣
-----提供机会,让幼儿思考制作方法。
----拟人化的情境设置,把缠绕技巧以游戏的方式教授给幼儿,让幼儿更容易接受。
---游戏化的情境教学,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在游戏中结束活动,感受编织带来的乐趣。
二课后反思
编织技巧需要逐步积累,制作小蜗牛的壳是在幼儿已经有交叉编织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这个活动中,让幼儿学习顺着圈缠绕毛线的方法比较简单,幼儿基本上都能掌握。但三股毛线交叉编织的方法幼儿掌握得还不是很好,虽然在这次活动中没有涉及,但今后的编织活动都是在此基础上开展的,所以需要指导幼儿学会这种方法。
三设计亮点
1采用游戏化的情境教学,寓教于乐。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获得发展。用故事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一起帮助小蜗牛找壳”,幼儿兴趣就比较高。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学会缠绕的技巧。设置了“毛线跳圆圈舞”的情境,把缠绕编织的方法融入其中,幼儿更容易接受。“毛线在跳圆圈舞”,幼儿能直观地了解绕到一圈一圈顺着绕编织好的毛线
⑴幼儿小组自学曲线编的方法;
⑵和幼儿共同总结曲线编织的特点,教师辅导个别幼儿;
⑶组织幼儿赏析幼儿作品。
分析:幼儿能根据说明书自学曲线编,个别幼儿不再需要教师的辅导,但有十名幼儿需旁边的辅助说明才可以编。
操作活动(三)
目标:
⑴鼓励幼儿利用两种编织方法编织出自己需要的形象,
⑵鼓励幼儿大胆地创新,并能与同伴协商合作。
材料:彩条,胶棒,各色彩纸,水彩笔,大白纸等。
过程:
⑴请幼儿自由组合,协商所要组合的画;
⑵引导幼儿按自己的主题分工;
⑶引导幼儿自己解决组画过程中的分歧意见;
⑷作品展示,引导幼儿自评、互评。
屈老师
【篇三:绘画手工教案】
绘画手工学科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