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巧用素描画作法设计地理单元教学学习活动.docx
文件大小:17.69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5-15
总字数:约3.04千字
文档摘要

巧用素描画作法设计地理单元教学学习活动

[摘要]文章以“海洋环境与人类活动”这一单元教学为例,运用素描画作法来设计单元教学学习活动:明确单元主题,设计核心驱动任务;设计单元目标,建构学习活动群;刻画活动细节,策划学习活动方案;开展持续性活动评价,优化学习活动设计,让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上落地生根。

[关键词]素描画作法;单元教学;学习活动;学科核心素养;海洋环境

素描画作法是素描绘画的一般方法。其作画步骤包括确定绘画主题、观察绘画对象、构图打型、刻画细节、整理优化,整个绘画过程体现出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思路。

单元教学是将各种有关的知识综合起来,组成统一的教学单元,依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教学。单元教学设计一般包括四个关键组成部分:一是素养导向性单元教学目标,二是引领性单元教学主题,三是挑战性单元学习活动,四是持续性单元教学评价。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第三个部分单元学习活动的设计。单元学习活动指依据课程标准、单元教学目标以及学情设计的实践或体验性学习任务群。单元学习活动的设计应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以学生参与、思考与探究为主要特征,让学生在做中学,通过多感官多形式的体验式学习来达成单元教学目标。

笔者受素描画作法的启发,用素描作画步骤来设计单元教学学习活动,具体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一、素描画作法下的单元教学学习活动设计

本文以“海洋环境与人类活动”单元教学学习活动设计为例,具体阐述单元教学学习活动的设计步骤。

(一)明确单元主题,设计核心驱动任务

1.明确单元主题

“海洋环境与人类活动”单元主题选自新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第二节“海水的性质和运动”、第三节“海洋与人类”,选择性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洋流”的内容。海洋环境作为地球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地球各圈层的物质和能量流动,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与人类活动产生深刻影响。

2.设计核心驱动任务

本文以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中的奇遇作为本单元的核心驱动任务,串联起整个单元的学习活动。核心驱动任务表述如下:1519年9月—1522年9月,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1521年4月27日,麦哲伦在菲律宾死于部落冲突。船队在他死后继续向西航行,回到欧洲,并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环球航行,此举意义重大。2024年是麦哲伦逝世503周年,今天我们重游麦哲伦船队航海线路,学习“海洋环境与人类活动”这一单元,系统认识海洋环境,解密麦哲伦船队在环球航行中的各种奇遇。

(二)设计单元目标,建构学习活动群

1.设计单元目标

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中,关于该单元的表述有:1.8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必修第一册);1.7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选择性必修1)。结合课标、教材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单元教学目标(见表1)。

2.建构学习活动群

本单元学习活动群如图2所示。

(三)刻画活动细节,策划学习活动方案

完成单元学习活动群建构之后,要进一步刻画每个活动细节,即策划学习活动的方案。本文以课时2中洋流模拟实验为例,说明如何进行活动过程的设计,洋流模拟实验学习活动方案见表2。

(四)开展持续性活动评价,优化学习活动设计

开展单元教学学习活动后需要对每个活动进行持续性、多元化的评价。本文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采取了不同类型的评价方式。例如,针对动手类、观察类活动多采用表现性评价,评价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表达类活动多采用思维结构评价,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状况水平。教师可以根据思维结构评价结果,设计让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的挑战性学习活动,具体如下。

以“树立人海协调发展观”其中的一个活动为例,说明思维结构评价的过程。

材料一:2011年3月11日,日本近海发生9.0级地震,福岛核电站因地震导致核泄漏。10年来,在关闭的福岛核电站厂区内,储存冷却核废水的部分罐体发生轻微位移及泄漏。2021年4月13日上午,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120万吨核污染水排入太平洋,遭到国内外的质疑和反对。

材料二:早在2012年,美国研究人员在距离日本1万公里外的美国西海岸发现,有蓝鳍金枪鱼携带来自日本福岛核电站的污染物。德国海洋科学研究机构指出,从日本核排放之日起的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将扩散至太平洋的大半个区域,10年后蔓延全球海域。

材料三:生物富集作用是指某些物质(如重金属、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逐渐积累的过程。

(1)简述日本福岛核污染水的排放可能对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以第(1)小题为例,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思维结构评价(见表3)。

统计之后发现,42%的学生达到第三层水平,只有11%的学生达到第四层水平。该评价反映了此次学习活动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