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1/NUMPAGES1
综合质量评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生殖,指利用植物的组织或细胞培养成完整植株的生物技术,其优点不包括(C)
A.保持遗传特性的一致性
B.繁殖速度快
C.优良性状快速增多
D.能获得更健康的植株
2.关于家蚕的生长发育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
A.家蚕通过有性生殖繁殖后代
B.家蚕的发育过程为完全变态
C.蚕丝产生于蛹期
D.家蚕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四个时期
3.鸡卵的卵壳表面有许多的小孔,这些小孔的作用是(D)
A.为卵的发育提供足够的湿度
B.为卵的发育提供足够的水分
C.为卵的发育提供足够的营养
D.为卵的发育提供足够的空气
4.下列不属于鸟类的繁殖行为的是(C)
A.燕子筑巢 B.母鸡抱窝
C.大雁南飞 D.孔雀开屏
5.指纹解锁是生物识别技术应用的一个实例。研究显示,即使是同卵双胞胎,其指纹也只是相似而非完全相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D)
A.指纹是人体的一种性状
B.指纹的特征因人而异
C.指纹的形成主要由基因控制
D.指纹的形成不受环境影响
6.综合历史资料,科学家分析男性特有的染色体,确定了曹操的部分嫡系后人,该染色体是(C)
A.X染色体 B.常染色体
C.Y染色体 D.任意染色体
7.白化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注:常染色体是指除性染色体之外的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人类多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这两种病遗传规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B)
A.父母都正常,子女可能患白化病
B.子女多指,父母可能都正常
C.父母都患白化病,子女必定都患白化病
D.子女正常,父母可能患多指
8.(2024·长沙期末)2023年8月23日,某杂志公布了人类Y染色体的基因图谱,Y染色体是最后完成全测序的人类染色体。下列有关基因、DNA、染色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
A.基因是DNA上的任意片段
B.每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DNA分子
C.男性体细胞内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母亲
D.基因、DNA、染色体的数目都是相同的
9.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描述中,错误的是(C)
A.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B.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是化石
C.脊椎动物进化的历程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D.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
10.养鸡场饲养员用杀虫剂杀蚊,第一次使用效果显著,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药效逐渐下降。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中,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的是(C)
A.药效下降是因为蚊体表产生了保护膜
B.蚊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C.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杀虫剂质量下降
11.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它通过飞沫、空气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流感病毒是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源
B.患流行性感冒的患者是病原体
C.流行性感冒是一种遗传性疾病
D.接种流感疫苗可以保护易感人群
12.(2023·太原中考)优质家蚕品种对于丝绸业发展至关重要。下列方法中,达不到培育家蚕新品种目的的是(A)
A.改善家蚕的生活环境和饲料质量
B.将蚕卵带到太空中进行处理
C.通过杂交技术培育新的变异类型
D.通过转基因技术进行育种
解析:要培育家蚕新品种,家蚕的遗传物质必须发生改变。“将蚕卵带到太空中进行处理”“通过杂交技术培育新的变异类型”“通过转基因技术进行育种”遗传物质均发生了改变,能达到培育家蚕新品种的目的。而“改善家蚕的生活环境和饲料质量”并不能改变家蚕的遗传物质,达不到培育家蚕新品种的目的。
13.在人体的第二、第三道防线中均能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或细胞是(C)
A.淋巴细胞 B.溶菌酶
C.吞噬细胞 D.胃液
14.我国实施计划免疫,有计划地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以控制传染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
A.疫苗相当于抗原
B.预防接种后体内可产生相应抗体
C.预防接种是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
D.接种一次即可终身具有免疫能力
15.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A.人体的免疫功能可以监视、清除体内的肿瘤细胞
B.女性注射了预防宫颈癌的疫苗后就不会再患乳腺癌
C.人体唾液中的溶菌酶在免疫过程中的作用属于第三道防线
D.有的人吃了某种海鲜后会出现过敏,是因为他免疫功能低下
16.基于免疫疗法研制的PD1抑制剂,被称为抗癌“神药”。从安全用药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
A.该药通过免疫系统发挥作用
B.昂贵的药疗效一定好
C.需要理性对待“神药”
D.在医师的指导下购买
17.(2023·邵阳中考)随着抗生素被滥用,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