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大学语文(高职高专版)》课件_忆昔.pptx
文件大小:2.84 MB
总页数:21 页
更新时间:2025-05-16
总字数:约小于1千字
文档摘要
忆昔;忆昔
杜甫;;教学目的;教学重点;;作者简介;带来的对社会的破坏与百姓所遭受的痛苦,把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抒发了强烈的忠君爱国之情,被称为“诗史”。艺术上,杜甫广泛吸收《诗经》《楚辞》以来的诗歌传统,融会各家之长,兼备各种诗体,境界阔大,情感深沉,形成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被称为集大成的诗人,后世誉为“诗圣”。
杜甫的诗歌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写作背景;杜甫创作的诗歌《忆昔二首》作于广德二年(764年),时值唐肃宗驾崩、唐代宗即位的第二年,杜甫在这两首诗中叙述了唐肃宗朝廷内部势力庞大而祸乱朝政的政治危局,以此劝诫唐代宗能够吸取唐肃宗朝内廷干政的深刻教训,致力于安邦兴国、恢复往日繁荣。杜甫以“诗史”留名于世,《忆昔二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真实的历史事件,成为用诗歌的艺术形式记载的重要历史资料。;内容分析;这是杜甫作于安史之乱期间的一首诗。他在诗中回忆了开元盛世的景象,揭露了战乱带来的巨大破坏,表达了希望唐朝早日从战乱中恢复,重现安定繁荣的热切心情。诗歌以很大的篇幅,非常鲜明、形象地描写出开元盛世的繁荣、富足和安定的社会面貌,其中既有传统上对于盛世社会的想象,也深刻地带上了杜甫青少年时期的个人记忆和感受,因此很有典型性。“岂闻”以下则急遽转入描写战乱带来的破坏,但;笔墨简省,与对盛世的铺张描写形成强烈的对照。“小臣”以下写自己身处流离漂泊中,尽管衰病相连,但仍关心国家命运,是其爱国情感的真切流露。;艺术特色;思考练习;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