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大学语文(高职高专版)》课件_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pptx
文件大小:6.37 MB
总页数:26 页
更新时间:2025-05-16
总字数:约1.5千字
文档摘要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江山相雄不相让,形势争夸天下壮。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沉江未为固。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我今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注释:;6.佳气葱葱:形容王气旺盛的样子。至今王(wàng):意为金陵一直为王者建都之地。

7.郁塞:郁郁不乐之意。

8.城南台:即雨花台。石头城:本为楚国的金陵城,在南京清凉山上,三国时改筑后名石头城,背山面江,形势险要。

9.黄旗入洛:三国时刁玄编造“黄旗紫盖见于东南,终有天下者,荆、扬之君乎”的谶语,孙皓认为是吴国统一天下、自己将做天子的吉兆,于是载母亲、妻子及后宫,乘车从牛渚陆路西上,号称应青盖之兆入洛以顺天命,结果因;大雪洛以顺天命,结果因大雪道路阻断,士兵不堪劳苦而罢。祥:兆头。竟何祥:究竟是怎样的兆头。孙皓以为黄旗紫盖是自己入洛阳做天子的吉兆,结果却是吴国被灭、他被俘入洛阳,所以诗人发出这一问。

10.铁锁沉江:吴国为抵御晋国的进攻,用铁锁拦在长江险要处,阻截船只,被晋军用火烧断,吴国最终灭亡。

11.圣人起南国:指朱元璋在濠州起兵,最终取得天下。

12.休息:指战争结束后国家休养生息。;译文:;;教学目的;教学重点;作家小传;【故宫博物院词条:

高启(1336-1374年),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苏州市)人。家北郭,与徐贲、宋克、张羽等卜居相近,号“北郭十友”,又称“十才子”。有文武才,无书不读,尤邃于群史。元末张士诚开藩平江,以高启为上客,谢去,隐居吴淞江之青丘,自号青丘子。洪武初,召入篡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再擢户部侍郎,固辞不就,退居青丘。洪武七年,因魏观案连坐腰斩,年仅39岁。其人才气俊逸,思致清远。明李东阳评:“国初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高才力声调过三人远甚,百余年来,亦未见卓然有过之者。”有诗、词、文集多种,合为《大全集》18卷、《凫藻集》5卷。】;作品解析?写作背景;作品解析?写作特点;散,这正是其险要形势使然。诗歌至此为一小结。“我怀”以下正面写自己登临时所见所感,转入题面。由于诗人已经用颇见功力的笔墨描绘了金陵的山川形胜,所以在写自己登临所见时,就不再正面铺绘,而是以自己涌起的怀古之情过渡,衔接起发生在这里的王朝兴替的历史教训,笔墨雄快,感慨深沉,批评历代所谓的英雄以为凭借江山之险可以永远割据一方,结果却都只是给天下带来战争灾难,自己也身死国灭。最后转入作者所处的当下,称赞朱元璋平定祸乱,统一天下,建都南京,从此长江天堑不再成为隔绝南北的障碍,不再有历史上的南北割据局面。;作品解析?补充解释;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赞誉高启“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其于诗,拟汉魏似汉魏,拟六朝似六朝,拟唐似唐,拟宋似宋,凡古人之所长无不兼之。振元末纤秾缛丽之习而返之于正,启实有力”。“大清第一才子”清人赵翼在《瓯北诗话》中推崇他为“(明代)开国诗人第一”。一代伟人、诗人毛泽东干脆在自己的书法作品中称高启为“明朝最伟大的诗人”。;思考练习;扩展阅读;金陵怀古

明朱静庵;金陵怀古

北宋王珪;桂枝香金陵怀古

宋·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