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演讲人
前言健康教育护理评估护理目标与措施病例介绍护理诊断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总结
前言01
作为一名在口腔科工作近十年的责任护士,我深知慢性牙髓炎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那种时轻时重的钝痛、冷热刺激引发的“抽痛感”,往往让患者坐立难安,甚至不敢正常进食。护理查房是我们团队提升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具体病例的剖析,能更精准地把握患者需求,优化护理方案。今天,我们就围绕本科室近期收治的一例慢性牙髓炎患者展开查房,从病例到护理全程梳理,既是对知识的复盘,也是对“以患者为中心”理念的再实践。前言
病例介绍02
病例介绍今天的主角是一位42岁的女性患者,主诉“右下后牙反复隐痛半年,近1周加重伴夜间痛”。记得她刚进诊室时,右手始终轻抵右颊,眉头微蹙,说话时语速很慢,生怕牵扯到患牙。她告诉我,半年前吃冰棒时右下后牙开始“敏感”,喝热水也会疼,但忍一忍就过去了,所以没当回事。最近一周,疼痛从“偶尔”变成了“持续”,尤其晚上躺床上时,痛感像小锤子一样“突突”跳,甚至影响睡眠。
查体时,我们发现她右下第一磨牙颌面有深大龋洞,探针轻探洞底就引发剧烈酸痛(+),冷诊(++)——接触冰棒棍后疼痛持续约15秒才缓解;叩诊(±),无明显松动。牙髓活力电测试显示患牙反应阈值明显低于正常牙(正常约10-20μA,患牙仅5μA),提示牙髓处于敏感激惹状态。X线片可见龋坏已达髓腔,根尖周膜稍增宽,但无明显阴影——这符合慢性牙髓炎“牙髓慢性炎症,根尖周组织轻度反应”的典型表现。
病例介绍患者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否认系统性疾病,但提到自己平时工作忙,刷牙常“应付”,每天只刷一次,且习惯用硬毛牙刷大力横刷。这些细节后来在护理评估中成了关键线索。
护理评估03
护理评估护理评估是制定方案的基石。我们从生理、心理、社会三个层面展开:
1.生理评估-疼痛特征:患者描述为“闷痛→冷热刺激痛→夜间自发性痛”的渐进过程,符合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的特点。疼痛评分(NRS)白天约3分(轻度),夜间可达6分(中度),影响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为10分,提示睡眠障碍)。-口腔卫生状况:全口牙面可见软垢堆积,牙颈部有明显楔状缺损(推测与横刷牙有关),右下第一磨牙龋洞深大,洞内食物残渣嵌塞。-治疗相关评估:患者已完成开髓引流术,髓腔内放置丁香油棉球安抚,目前开放状态。
2.心理评估患者坦言“一开始觉得牙疼是小事,现在疼得睡不着,有点慌”,担心“牙是不是保不住”“治疗会不会很疼”。交谈中她频繁搓手,眼神焦虑,SAS焦虑自评量表得分52分(轻度焦虑)。
护理评估3.社会支持与健康行为患者是公司部门主管,工作压力大,常熬夜加班,饮食不规律,偏好咖啡、甜食。对口腔健康认知不足,认为“牙疼忍忍就好”“刷牙只要刷干净就行,方法不重要”。
护理诊断04
护理诊断基于评估,我们提炼出以下核心护理诊断:1.急性疼痛:与牙髓炎症刺激、髓腔内压力增高有关(主要诊断,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焦虑:与疼痛反复发作、治疗效果不确定有关(心理层面的首要问题)。3.知识缺乏(特定的):缺乏慢性牙髓炎防治及口腔保健知识(健康行为改善的关键)。4.潜在并发症:急性根尖周炎、牙髓坏死(需重点观察的风险)。
护理目标与措施05
护理目标与措施护理目标需具体、可衡量。我们为患者制定了“3天内疼痛评分≤3分,焦虑情绪缓解(SAS≤50分),掌握正确口腔护理方法”的短期目标,以及“治疗全程配合度≥90%,出院后1个月内无并发症”的长期目标。
急性疼痛的护理措施1:急性期症状控制患者开髓后,我们首先向她解释“开放引流是为了释放髓腔压力,疼痛会逐渐减轻”,并指导她避免用患侧咀嚼,防止食物残渣再次堵塞髓腔。观察到她因害怕触碰患牙而不敢吞咽唾液,我们特意提醒:“轻轻吞咽就好,唾液不会刺激伤口,反而能帮助清洁。”
措施2:用药护理医生开具了布洛芬(每次0.2g,疼痛时服用)和甲硝唑(每次0.4g,每日3次)。我们详细告知用药时间(饭后服用,减少胃肠刺激)、间隔(布洛芬每6-8小时一次,24小时不超过4次)及可能的副作用(如胃部不适、头晕)。患者担心“吃抗生素会不会有依赖”,我们解释:“甲硝唑是针对口腔厌氧菌的,按疗程服用能帮助控制炎症,不会依赖,但必须按时吃够3天。”
急性疼痛的护理措施3:非药物镇痛教她用冰袋(包裹毛巾)冷敷患侧面部,每次10-15分钟,间隔1小时,通过冷刺激收缩局部血管,减轻水肿和疼痛。她尝试后反馈“凉丝丝的,疼得没那么钻心了”。
措施1:治疗过程可视化沟通我们用模型牙向她演示“龋洞→感染牙髓→开髓引流→后续根管治疗”的全过程,配合图片说明“为什么需要多次就诊”(清除感染牙髓需要分步骤)、“根管治疗后牙齿还能用多久”(做好牙冠保护,正常使用10年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