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3)第1页,共2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概述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是妊娠中、晚期特发性疾病临床以皮肤瘙痒、黄疸和病理上胆汁淤积为特征主要危害胎儿,使围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血清胆汁酸升高是最主要的特异性实验室证据熊去氧胆酸为治疗的一线用药第2页,共2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病因1.雌激素作用多发生在妊娠晚期、双胎妊娠、卵巢过渡刺激及既往使用口服复方避孕药者,以上均为高雌激素水平状态。妊娠期体内雌激素水平大幅度增加,雌激素可使Na+、K+_ATP酶活性下降,能量提供减少,导致胆酸代谢障碍;雌激素使肝细胞膜流动性降低,胆汁流出受阻;雌激素改变肝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导致胆汁回流增加。上述因素综合作用导致ICP的发生。2.遗传与环境因素母亲或姐妹中有ICP病史的孕妇,ICP发病率明显增加;冬季高于夏季;并且有明显的种族和地域差异性。3.药物肾移植后服用硫唑嘌呤时易发生ICP。第3页,共2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临床表现1.症状——无皮肤损伤的瘙痒是ICP首发症状约80%患者孕30周后出现,有的甚至更早。瘙痒程度不一,持续性、白昼轻、夜间加剧。一般先从手掌和脚掌开始,逐渐向肢体近端延伸甚至发展到面部瘙痒严重时,可引起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疲劳。分娩后数小时或数日内迅速消失。第4页,共2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临床表现2.体征——四肢皮肤出现瘙痒所致条状抓痕10%~15%患者在瘙痒发生数日至数周内出现轻度黄疸,部分病例黄疸与瘙痒同时发生,于分娩数日后消退。同时伴尿色加深等高胆红素血症表现。ICP孕妇有无黄疸与胎儿预后关系密切,有黄疸者新生儿窒息及围生儿死亡率显著增加。无急慢性肝病体征,肝大但质地软,有轻压痛。第5页,共2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对母儿影响对孕妇影响:ICP患者伴发明显的脂肪痢时,脂溶性维生素K的吸收减少,致使凝血功能异常,导致产后出血。对胎婴儿的影响:由于胆汁酸毒性作用使围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升高。可发生胎儿宫内窘迫、早产、羊水胎粪污染。第6页,共2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诊断1.血清胆酸测定血清胆酸升高是ICP最特异的指标。动态地检测孕妇血清胆酸值是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胎儿预后的最敏感指标。2.肝功能测定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CT)轻至中度升高,为正常水平的2~10倍,ALT较AST更敏感;合并黄疸者血清胆红素轻至中度升高,一般≤85.5umol/l,其中直接胆红素占50%以上。3.产后胎盘病理检查ICP可见母体面、胎儿面及羊膜均呈不同程度的黄色和灰色斑块,绒毛膜板及羊膜有胆盐沉积,滋养细胞肿胀、数量增多,绒毛基质水肿,间隙狭窄。第7页,共2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般处理适当卧床休息,取左侧卧位以增加胎盘血流量,给予吸氧,高渗葡萄糖,维生素和能量。定期复查肝功能、血胆酸,了解病情。第8页,共2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药物治疗目的:减轻孕妇临床症状,改善胆汁淤积的生化指标和围生儿预后。1、S-腺苷蛋氨酸(思美泰,SAMe)—首选药物SAMe对ICP的疗效和安全性:胆汁淤积的生化指标明显降低患者瘙痒症状消失或减轻能显著改善产妇、新生儿预后,减少早产的发生未发现药物对母儿的不良反应第9页,共2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药物治疗2.多烯磷脂酰胆碱(易善复)3.熊去氧胆酸(优思弗,UDCA)4.地塞米松(DM)5.考来烯胺(消胆胺)6.苯巴比妥(鲁米那)第10页,共2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产科处理1.产前监护:从孕34周开始每周行无激惹实验(NST),必要时行胎儿生物物理评分,以便及早发现隐性胎儿缺氧—将基线胎心率变异消失。2.适时终止妊娠:孕妇出现黄疸,孕龄达36周;无黄疸,妊娠已足月或胎肺已成熟者;有胎盘功能明显减退或胎儿窘迫者应及时行剖宫产终止妊娠第11页,共2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治疗原则目前无特效药物,主要是综合治疗。对本病防治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预防早产。第12页,共2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孕期胎儿监护一旦确诊ICP应视为高危妊娠,在高危门诊定期随访。<35周每周行无负荷刺激试验(NST)一次;≥35周,应住院严密监护胎儿,每天或隔日行NST。必要时同时采取多种胎儿监测手段,每周应检测血胆酸动态变化及肝功能变化直至分娩。对症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