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技术、高通量技术及生物信息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肿瘤标志物的筛选和鉴定亦将步入一个新的台阶。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所产生或分泌并释放到血液、细胞、体液中,反映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物质。它具有高效、高灵敏、方便、标本易获取及创伤小等优点,因此检测、筛选及鉴定肿瘤标志物一直是肺癌早期诊断研究的重点。虽然治疗肺癌的药物较多,但是患者的生存率并没有明显改善,而且化疗属于姑息性的,主要目的是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其生活质量。
本文通过对肺癌治疗药物研发的现状进行分析,来探索新的可实际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灵敏、特异的肺癌肿瘤标志物,制定针对个人的治疗方案,真正实现肿瘤的个体化治疗。
关键词:肺癌;治疗药物;研发现状
目录
TOC\o1-3\h\u第一章肺癌研究背景 1
第二章血清肿瘤标志物 2
2.1什么是肿瘤标志物 2
2.2血清肿瘤标志物分类 2
2.3两个广谱指标:CEA、CA50 3
第三章肺癌治疗药物研发现状 7
3.1化学治疗 7
3.1.1破坏DNA结构和功能的药物 7
3.1.2干扰转录过程抑制RNA合成的药物 7
3.1.3影响蛋白质合成和功能的药物 7
3.1.4影响核酸合成的药物 7
3.1.5作用于DNA复制的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 8
3.2介入治疗 8
3.2.1血管内介入治疗 8
3.2.2非血管介入治疗 8
3.2.3分子靶向药物治疗 8
3.2.4基因治疗 8
3.3外科治疗 9
3.4免疫治疗 9
3.4.1主动免疫治疗 9
3.4.2被动免疫治疗 10
3.4.3过继免疫治疗 10
3.5中医疗法 11
3.5.1病因病机 11
3.5.2中医治疗 12
3.6光动力疗法 12
第四章前景和展望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第一章肺癌研究背景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致死人数最多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增长速度亦高居各恶性肿瘤之首。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small?cell?lung?cancer,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1],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总数的80%。由于肺癌起病隐匿,目前仍缺乏有效的筛查和早期诊断方法,患者出现症状时多为晚期,预后较差,总的5年生存率不超过15%,有症状者≤10%。但在早期诊断的肺癌患者中,手术治疗的预后较中晚期肺癌明显改善,其生存率可达70%。临床上传统的诊断方法如胸片、支气管镜、痰细胞学检查等方法,缺乏足够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大多数肺癌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因此,临床上急需一种能够早期诊断肺癌的方法。
近年来,在肺癌的辅助诊断方面,肿瘤标志物(tumor?marker,TM)的研究十分活跃。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所产生或分泌并释放到血液、细胞、体液中,反映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物质。它具有高效、高灵敏、方便、标本易获取及创伤小等优点,因此检测、筛选及鉴定肿瘤标志物一直是肺癌早期诊断研究的重点。
第二章血清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对肺癌诊断的价值已经受到广泛的重视,目前尚未发现肺癌特异性抗原,用于检测的肺癌标志物均为肿瘤相关物质。目前,比较有代表意义的肺癌肿瘤标志物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①胚胎抗原:如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antigen,CEA);②糖蛋白类抗原:主要有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antigen?139,CA199)、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antigen?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rbohydrate?antigen?153,CA153)、鳞状细胞抗原(squamous?cell?carcinoma?antigen,SCCAg)?等[2];③角蛋白类抗原:包括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tokeratin?fragment?antigen?211,CYFRA211)、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issue?polypeptide?specific?antigen,TPS)等。④酶类抗原:主要包括同工酶类,如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astringpeptide,ProGRP)、神经元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dolase,NSE)、乳酸脱氢酶(lactic?dehydrogenase,LDH)、谷光苷肽转换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基质金属蛋白酶(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