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颅脑损伤急性期康复护理.pptx
文件大小:3.09 M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5-16
总字数:约1.86千字
文档摘要

2024-11-24

》》》》》》》

颅脑损伤急性期康复护理

演讲人:

目录

●颅脑损伤概述

·急性期康复护理原则

·康复护理技术方法

·功能锻炼与康复训练计划

·并发症观察与处理方案

·家属参与和社会支持网络构建

01

颅脑损伤概述

》》》》》》

定义

颅脑损伤是指因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所造成的损伤。

分类

根据颅脑解剖部位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和脑损伤;按损伤发生的

时间和类型分为原发性颅脑损伤和继发性颅脑损伤;按颅腔内容物是否与外界交通分为闭合性颅脑损伤和开放性颅脑损伤;根据伤情程度分为轻、中、重、特重四型。

定义与分类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

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感觉异常、肢体运动障碍等。

诊断依据

头颅CT、MRI等影像学检查,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预防措施

加强安全意识教育,遵守交

通规则,避免头部受伤。

重要性

颅脑损伤可导致严重的后果,

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预防

颅脑损伤的发生至关重要。

一旦发生颅脑损伤,应尽早

进行康复护理,以促进患者

恢复健康。

预防措施与重要性

急性期康复护理原则

???????

早期康复介入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尽早进行康复介入,以促进

神经功能恢复。

全面评估

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认知、运动、言语等方面

的全面评估,确定康复目标和方案。

密切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康复方案。

早期介入与全面评估

01

02

03

针对性康复

根据患者具体损伤情况和康复需求,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方

案。

循序渐进

康复过程应循序渐进,逐步增加训练难度和强度,避免过

度疲劳。

多学科协作

康复团队应包括医生、护士、康复师等多个学科,共同协

作,提供全面的康复治疗。

个体化康复方案制定

呼吸道管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翻身拍背,

预防肺部感染。

肢体功能维护

保持肢体功能位,定期按摩和活动,

预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期翻身,预

防压疮。

颅内压监测

密切观察颅内压变化,及时处理颅

内压升高。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心理支持

为患者和家属提供心理支持,

帮助他们面对疾病和康复过程

中的困难。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康复过程,

提高患者的康复积极性和依从

性。

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康复知识和

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自我康

复能力。

家属参与及心理支持

康复护理技术方法

???????

患侧卧位

患侧卧位时,患侧上肢应前伸,与躯干的角度不小于90度,前臂旋

后,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

健侧卧位

健侧卧位时,患侧上肢由枕头支撑,肩关节前屈约90度,上肢放在

枕头上。

仰卧位

仰卧位时,患侧肩胛骨下方放置一个枕头,上肢伸展,前臂旋后,

腕关节和手指伸展。

良肢位摆放技巧指导

雾化吸入

呼吸功能训练

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如深呼吸、咳嗽等,

以增强肺部功能。

定期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必要时

使用吸痰器。

使用雾化吸入药物,稀释痰液,有利于

排痰。

对于需要气管内插管的患者,应定期更

换插管,保持插管通畅,避免堵塞。

呼吸道管理及排痰技术

定期翻身

每2-3小时翻身一次,避免长时间受压。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定期擦洗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营养支持

给予患者足够的营养支持,提高皮肤抵抗力。

使用减压床垫

使用减压床垫或气垫床,分散身体压力。

皮肤护理与压疮预防措施

鼻饲饮食

对于昏迷或不能进食的患

者,采用鼻饲饮食,保证营养摄入。

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补

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高蛋白饮食

增加蛋白质摄入,促进脑

组织修复。

少量多餐

避免一次喂食过多,引起

消化不良或呕吐。

营养支持与饮食调整建议

功能锻炼与康复训练计划

???????

主动运动

鼓励患者进行主动肌肉收缩和放

松,如握拳、抬腿等,以增强肌

肉力量。

等张训练

在关节活动范围内进行肌肉收缩,

产生关节运动,以增强肌肉力量

和协调性。

被动运动

通过康复师的帮助,对患者的肌

肉进行被动活动,以防止肌肉萎

缩和关节僵硬。

等长训练

在肌肉收缩时保持一定时间,不

产生关节运动,以增强肌肉耐力。

肌力恢复训练方法介绍

静态平衡训练

让患者保持某一姿势不动,以提高身体平衡能力。

动态平衡训练

让患者在进行动作时保持平衡,如行走、上下楼

梯等。

协调性训练

通过一系列协调性动作练习,如拍球、跳跃等,

以提高患者的身体协调性。

平衡能力及协调性训练技巧

01

02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