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医学急症处理演讲人:日期:
目录CATALOGUE02常见运动急症类型03现场评估与处置04急救技术规范05转运与后续管理06预防与教育策略01急症基础认知
01急症基础认知PART
运动损伤分类标准按受伤组织分类皮肤损伤、肌肉肌腱损伤、关节损伤、骨骼损伤、神经血管损伤等。按损伤程度分类按运动功能影响分类轻度损伤(如擦伤、挫伤)、中度损伤(如肌肉拉伤、关节扭伤)、重度损伤(如骨折、关节脱位)。轻度影响(如疼痛但可继续运动)、中度影响(需暂停运动或降低强度)、重度影响(无法继续运动)。123
疼痛程度急性病症常伴有剧烈疼痛,疼痛程度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性的重要指标。肿胀程度局部肿胀是急性病症的常见表现,肿胀程度可反映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关节活动度关节活动度受限是急性病症的重要体征,可判断关节损伤的程度和范围。肌肉力量肌肉力量减弱或丧失是急性病症的常见表现,可反映肌肉损伤或神经受损的情况。急性病症判定指标
生命体征监测要点心率监测急性病症常导致心率加快,心率监测有助于判断病情严重性和治疗效果。呼吸频率和深度急性病症可能影响呼吸功能,监测呼吸频率和深度可及时发现呼吸异常。血压监测急性病症可能导致血压升高或降低,血压监测有助于判断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意识状态急性病症严重时可能影响患者的意识状态,意识状态监测是判断病情严重性的重要指标。
02常见运动急症类型PART
关节脱位定义及种类关节脱位是指关节面失去正常对合关系,分为完全脱位和半脱位两种。常见关节脱位及处理方法肩关节脱位、肘关节脱位和髋关节脱位等,需及时复位并固定。骨折定义及类型骨折指骨骼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分为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骨折急救原则抢救休克、保护伤口、妥善固定、迅速转运。关节脱位与骨折
疼痛、肿胀、局部淤血、活动受限等。肌肉韧带撕裂伤症状休息、冰敷、压迫、抬高患肢,严重时需手术治疗。肌肉韧带撕裂伤处由剧烈运动、外伤等导致肌肉韧带过度拉伸或断裂。肌肉韧带撕裂伤原因充分热身、适度运动、加强肌肉力量训练等。预防措施肌肉韧带撕裂伤
心源性突发状况心源性突发状况类型包括心脏骤停、心绞痛、心肌梗死等源性突发状况急救措施心肺复苏、AED除颤、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心源性突发状况症状心悸、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预防措施定期体检、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等。
03现场评估与处置PART
休息(Rest)使受伤部位静止,避免继续运动或活动,以减少出血和损伤。压迫(Compression)用绷带或纱布包裹受伤部位,以减少出血和淤血,但要注意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抬高(Elevation)将受伤部位抬高,以利于血液回流,减少肿胀和疼痛。冰敷(Ice)用冰袋或冷敷物敷在受伤部位,每次敷15-20分钟,每2-3小时敷一次,有助于止血、减轻肿胀和疼痛。RICE原则执行步神经血管功能检查感觉功能检查检查受伤部位是否有感觉异常或丧失,如麻木、刺痛等。运动功能检查血液循环检查检查受伤部位的肌肉是否能够正常活动,是否出现肌肉瘫痪或无力等情况。检查受伤部位的血液循环情况,包括动脉搏动、皮肤颜色、温度等,以确定是否存在缺血或淤血。123
关节制动对于骨折或严重损伤,应将受伤肢体固定在合适的位置,以减少疼痛和避免进一步损伤。肢体固定脊柱固定对于怀疑脊柱损伤的患者,应使用脊柱板等工具进行固定,以保持脊柱的稳定性,避免二次损伤。对于关节部位的损伤,应使用夹板、绷带等工具进行制动,以避免关节活动加重损伤。紧急制动固定技术
04急救技术规范PART
检查患者状态确认患者是否意识丧失、呼吸停止或喘息、心跳停止等。清理呼吸道采用头偏向一侧或仰头抬颏法,清除口腔异物。胸外按压掌握正确按压部位、频率和深度,避免压断肋骨。人工呼吸结合胸外按压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注意通气量适中。心肺复苏操作流叫紧急救援拨打急救电话或寻求周围人员帮助。02
止血包扎材料选用选用无菌纱布、绷带、止血带等。止血材料根据伤口情况选择环形包扎、螺旋包扎、八字包扎等方法。包扎方法避免过紧或过松,以免影响血液循环或造成二次损伤。注意事项
低温/高温症处理低温处理将患者移至温暖环境,脱去湿冷衣物,用温暖毯或体温复温。高温处理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除去多余衣物,用湿毛巾或冰水擦浴降温。保持呼吸道通畅低温或高温环境下,呼吸道分泌物增多,需注意清理。监测生命体征定时测量体温、呼吸、心率等指标,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05转运与后续管理PART
担架稳定性确保担架稳固、平衡,避免晃动或倾斜,防止患者二次伤害。担架员培训担架员需经过专业培训,掌握正确搬运、固定和移动患者的技能。患者固定使用安全带或束缚带将患者固定在担架上,防止滑落或跌落。担架抬升与下降在抬升或下降担架时,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