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慢性荨麻疹的诱因查找与规避.pptx
文件大小:1.67 MB
总页数:32 页
更新时间:2025-05-16
总字数:约小于1千字
文档摘要

一、背景:被“反复”困住的生活;;;背景:被“反复”困住的生活;背景:被“反复”困住的生活;现状:从“对症治疗”到“溯源治疗”的转变;过去,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以抗组胺药为主,目标是“控制症状”。但患者最想要的,其实是“不再发作”。这种需求推动着诊疗理念的转变——从“止痒”到“找因”。然而,现实中的“找因”并不容易:;;诱因分析:一张由“内”到“外”的复杂网络;诱因分析:一张由“内”到“外”的复杂网络;;内在基础:身体的“敏感土壤”;1.食物与添加剂:约15%-20%的患者发作与食物有关,但并非只有“海鲜、芒果”这些“传统过敏原”。高组胺食物(如发酵食品、不新鲜的鱼类)、食品添加剂(如亚硫酸盐、苯甲酸钠)更易引发非IgE介导的过敏反应。我有位患者每次吃加工香肠后必发风团,后来发现是香肠中的亚硫酸盐防腐剂在作怪。;外在触发:生活中的“导火索”;诱因查找:从“地毯式搜索”到“精准定位”;诱因查找:从“地毯式搜索”到“精准定位”;第一步:病史采集——挖掘“时间线”与“关联点”;第二步:实验室检查——验证“可疑线索”;;诱因规避:从“被动防御”到“主动管理”;诱因规避:从“被动防御”到“主动管理”;?急性期(发作频繁时):避免明确过敏的食物(如特异性IgE阳性的食物)、高组胺食物(发酵食品、剩菜、腌制食品)、含添加剂的加工食品(如香肠、罐头)。可以吃新鲜的肉、蛋、蔬菜(选择常见品种,如白菜、土豆),用天然调味品(如葱、姜、蒜)替代人工调料。

?缓解期(发作减少时):用“阶梯式引入”法尝试曾忌口的食物:从极少量开始(如1/4个鸡蛋),观察24小时无反应后逐渐加量。这样既能避免长期营养不良,又能发现真正的“不耐受”食物。;;;03;患者指导:做自己的“诱因侦探”;患者指导:做自己的“诱因侦探”;患者指导:做自己的“诱因侦探”;总结:慢性荨麻疹是“可管理的慢性病”;总结:慢性荨麻疹是“可管理的慢性病”;;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