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罐的方法及消毒浸泡流程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ONTENTS
01
预处理准备
02
基础清洗流程
03
消毒浸泡实施
04
干燥与存储
05
质量检查标准
06
记录与改进
01
预处理准备
罐体分类
根据罐体用途和形状,将罐体分为不同类型,如油罐、水罐、化学品罐等。
材质确认
检查罐体材质,确认是否适合进行清洗和消毒,如不锈钢、铝合金、塑料等。
罐体分类与材质确认
机械清洗
采用高压水枪、刷子等工具,对罐体内壁和底部进行机械清洗,去除残留物。
残留物初步清除方法
浸泡软化
对于顽固残留物,可采用热水或碱性溶液浸泡,软化后再进行清洗。
通风换气
清洗前要确保罐内通风,排除有害气体,确保清洗人员安全。
防护服
选用防毒面具或供气式呼吸器,避免清洗过程中的有害气体吸入。
呼吸防护
手套与护目镜
选用橡胶手套和防化护目镜,保护双手和眼睛免受清洗液伤害。
选用耐酸碱、防腐蚀的防护服,确保清洗过程中的皮肤安全。
防护装备选用标准
02
基础清洗流程
选用软毛刷或专用清洗工具,避免刮伤罐体表面。
使用符合卫生标准的清洗剂,避免残留物对罐体造成二次污染。
先用清水冲洗罐体表面,去除大块污渍,然后涂抹清洗剂,用刷子反复刷洗,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根据罐体的使用频率和污染程度,制定合理的刷洗频率,确保罐体保持清洁卫生。
手工刷洗操作规范
刷洗工具选择
清洗剂选择
刷洗步骤
刷洗频率
设备型号
选择适合罐体尺寸和形状的清洗设备,确保清洗效果。
清洗压力
设置合理的清洗压力,既能保证清洗效果,又能避免对罐体造成损伤。
清洗温度
根据清洗剂的性质和罐体的材质,设定合适的清洗温度。
清洗时间
根据罐体的污染程度和清洗剂的作用时间,设定合理的清洗时间。
机械清洗设备参数
特殊污渍处理技巧
油污处理
采用去油剂或碱性清洗剂,将油污乳化后清洗干净,避免油污对罐体造成腐蚀。
锈迹处理
使用除锈剂或酸性清洗剂,将锈迹溶解后清洗干净,同时要注意对罐体进行防锈处理。
残留物处理
对于难以清洗的残留物,可以采用加热、浸泡或超声波清洗等方法,将其软化或分解后再进行清洗。
异味去除
清洗后如仍有异味,可使用活性炭或其他吸附剂,对罐体进行吸附处理,去除异味。
03
消毒浸泡实施
漂白粉
75%浓度的医用酒精,可直接使用或按说明稀释。
酒精
紫外线消毒器
按照设备说明操作,确保紫外线强度达到消毒要求。
按比例与水混合,确保有效氯含量达到250mg/L。
消毒剂类型与配比
浸泡时间控制标准
漂白粉溶液
至少浸泡30分钟,确保细菌完全灭活。
酒精溶液
紫外线消毒器
浸泡5-10分钟,避免对罐体造成腐蚀。
按照设备说明操作,通常照射时间为30分钟至1小时。
1
2
3
漂白粉溶液
使用余氯测试试纸,比对试纸颜色与标准色卡,确保浓度符合要求。
溶液浓度检测方法
酒精溶液
使用酒精浓度计进行检测,确保浓度在75%左右。
紫外线消毒器
无需检测溶液浓度,但需定期检查设备性能,确保紫外线输出强度稳定。
04
干燥与存储
自然风干环境要求
选择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潮湿和异味。
通风良好
直接阳光照射可能导致洗罐材质老化。
避免阳光直射
确保环境清洁,避免灰尘和杂物污染。
无尘环境
烘干设备温度设定在60-80摄氏度之间,确保烘干效果。
烘干设备温度设定
温度控制
确保洗罐内部和外部均匀受热,避免局部过热。
均匀受热
根据洗罐材质和厚度,设定合适的烘干时间。
烘干时间
防二次污染措施
密封保存
洗罐干燥后,应立即密封保存,防止空气和灰尘进入。
专用存储容器
使用专用存储容器,避免与其他物品混放。
定期清洁存储环境
定期对存储环境进行清洁,保持卫生。
05
质量检查标准
清洗后表面无残留
洗罐后,内壁应形成一层均匀的水膜,无挂珠、气泡或水痕,以确保清洁效果。
清洗后水膜均匀
清洗后无异味
洗罐后,应嗅闻罐内是否有异味,以确认是否清洗干净。
洗罐后,需通过目视检查罐体内壁、底部及各个角落,确保无洗涤剂残留、污物或杂质。
清洁度目视检测
密封性验证流程
密封圈检查
检查罐体密封圈是否完好、无老化、变形或裂痕,确保密封性能。
密封试验
泄漏测试
将罐体密封后,进行压力测试或真空测试,验证罐体的密封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在罐体各连接处涂抹检测液,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以确认密封处无泄漏。
1
2
3
取样点选择
根据洗罐流程,选择易污染、难清洗的部位作为取样点,如罐底、罐壁、封盖等。
微生物取样方案
取样方法
采用无菌棉拭子或无菌吸管,从取样点蘸取少量洗后水或残留物,放入无菌采样瓶中。
样品检测
将采集的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微生物检测,包括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菌等指标,以评估洗罐效果及卫生状况。
06
记录与改进
每次洗罐的操作者、时间、使用的洗涤剂及浓度等基本信息。
洗罐后的检查结果,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