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美育视角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与思考.docx
文件大小:16.33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5-16
总字数:约3.9千字
文档摘要

美育视角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与思考

【内容摘要】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教师的主要任务。若想令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那么他们不仅需要形成扎实的文化功底,而且还需要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因此,教师要意识到审美教育在课堂中的重要性,以此提升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当学生具备一定的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之后,那么才能朝着综合性人才的方向发展。一般来说,“审美教育”是在美术等艺术学科上开展。不过,英语等学科同样可以开展审美教育。文章围绕初中英语课堂进行讨论,探讨应该如何在美育视角下开展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

【关键词】美育视角?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引言

在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阅读教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教学环节承担着提升学生语言表达、信息分析等能力的重任。“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背景的产物,这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出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因此,教师要重视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进而令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语言应用能力以及出色的审美素养。如果想让审美教育成功融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那么教师首先需要提高自身的美学素质,这是保证审美教育顺利落实的重要前提。

一、基于美育视角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思考

“美育视角”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美育元素,也就是指课堂中的审美教育。“审美教育”也就是指教师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感知力、想象力,以此净化学生的精神世界,进而令他们成为一位高素质以及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由此可见,“审美教育”是促进学生完善人生、强化人格,并且提高综合素质的教学手段。初中生正处于形成思想三观的关键时期,审美教育有利于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崇高的人格,进而健康成长。“阅读教学”是初中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环节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夯实英语基础,同时还有利于帮助学生开拓视野,了解西方文化。由于某些现实因素的影响,现实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往往存在学生学习兴致不高、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及效率。如果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那么可以有效营造浓厚的美育艺术氛围,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之后,教学活动自然可以顺利推进并取得良好效果。由此可见,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不仅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而且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基于美育视角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

1.提高自身美学素质,落实审美教育前提

在初中英语阅读课堂中,教师是其中的引领者、组织者,承担着落实教学活动的重任。如果想让审美教育成功融入初中英语阅读课堂中,那么教師首先需要提高自身的美学素质,成为学生的学习榜样。通过自身的语言、姿态影响学生,让他们在美的熏陶上学习英语知识,最终完善个人人格。由此可见,教师是否具备出色的美学素质,直接关系着审美教育的质量。

美学素质主要通过以下方面展现:语言、姿态、板书示范。所以,教师要尤为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以及课堂中的板书。以七年级上册Unit1Thisisme为例,在教学本课内容时,教师需要以简洁、规范的板书突出本课时的主题以及重点难点。例如,教师要将本课的重点词组lookafter;goodmorning;goodafternoon;goodevening书写在明显的角落,以此让学生可以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除了规范板书之外,教师还要用优美的语言去牵引学生学习。在教学第8页的文章时,教师首先需要用适中的速度、准确的语调带领学生诵读,以此令学生可以体会英语文章的魅力。最重要的是,教师要用精神的面貌、自然的神态与学生交谈。总而言之,教师要注重自身的语言、姿态以及板书示范,以此在无形中影响学生,最终令他们逐步形成出色的审美能力。

2.引导学生积极诵读,感受文章的节奏美

“诵读”是阅读教学中的主要环节,这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关键环节。英语单词由抽象的字母组成,文章则是由不同的单词构成。因此,大多数学生都会觉得英语文章枯燥、无聊,从而对英语阅读教学不感兴趣。之所以会出现这一情况,那是因为学生没有感受到英语文章中的节奏美。不同的单词、语法有不同的节奏,这正是体现美感的关键元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诵读,并且让他们学会诵读。这样的话,学生才能成功感受文章的节奏美,这对于他们形成审美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七年级上册Unit3Welcometoourschool为例,在教学第32页的文章时,教师先带领学生阅读本篇文章,然后布置以下任务“与同桌共同讨论,探究本文大意,并且找出文章的陈述句以及疑问句。”学生完成任务之后,教师便可以讲解本文的大体意思,然后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句型转换语调。例如,当学生阅读到文中的一般疑问句时,教师要引导他们读升调;如果是特殊疑问句,那么教师要引导他们读降调。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提醒学生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