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股骨骨折悬吊牵引的护理查房
汇报人:xxx
20xx-05-17
目录
CONTENTS
骨折概况与初步评估
悬吊牵引术前准备工作
悬吊牵引术后护理要点
康复训练与日常生活指导
营养支持与饮食调整方案
出院随访与健康教育普及工作
01
骨折概况与初步评估
小儿股骨骨折主要包括横形骨折、斜形骨折和粉碎性骨折等。
暴力直接打击、从高处坠跌、车辆撞击或碾压等外力作用是导致小儿股骨骨折的主要原因。此外,骨质疏松、骨肿瘤等病理性因素也可能引发骨折。
骨折类型
发生原因
年龄
01
小儿股骨骨折可发生于各年龄段,但以学龄前儿童和学龄期儿童较为多见。
性别
02
男孩由于活泼好动,骨折发生率略高于女孩。
生理特点
03
小儿骨骼具有dan性大、韧性强的特点,因此骨折后愈合速度相对较快。但需注意,小儿骨骼也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治疗不当可能影响骨骼发育。
临床表现
股骨骨折后,患儿会出现下肢疼痛、肿胀、畸形和活动受限等症状。如合并开放性伤口,还可能出现出血、感染等表现。
诊断依据
根据患儿病史、临床表现及X线、CT等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股骨骨折及具体类型。
对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稳定骨折,可采用石膏固定、牵引等保守治疗方法。治疗期间需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保守治疗
对于不稳定骨折或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患儿,需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外固定支架术等。术后需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手术治疗
02
悬吊牵引术前准备工作
03
鼓励家属给予患儿正面的心理支持,共同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术前准备。
01
以亲切和蔼的态度与患儿及家属沟通,解释悬吊牵引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02
通过讲故事、玩游戏等方式分散患儿的注意力,减轻其紧张和恐惧情绪。
仔细检查患儿牵引部位的皮肤状况,确保无破损、感染等不良情况。
按照手术要求,对患儿进行全身清洁,特别注意牵引部位的清洁和消毒。
术前备皮,即剃除手术区域的毛发,以减少术后感染的风险。
根据患儿的病情和手术需要,给予必要的术前用药,如镇静剂、抗生素等。
制定个性化的疼痛管理方案,包括药物镇痛、物理镇痛等多种方式相结合。
向患儿及家属详细解释术后可能出现的疼痛情况,以及镇痛措施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03
悬吊牵引术后护理要点
监测频率
定时监测患儿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确保生命体征平稳。
记录准确性
详细记录每次监测的结果,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异常情况处理
如发现患儿生命体征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根据患儿的体重、年龄和骨折情况,合理调整牵引的重量,以确保牵引效果。
牵引力调整
指导患儿及家长正确的体位和固定方式,防止因活动不当而导致牵引失效或加重骨折。
固定方法
定时检查牵引装置是否稳固,及时调整松紧度,确保牵引的有效性。
定期检查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换药,遵医嘱使用抗菌药物,以降低感染风险。
预防感染
协助患儿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压疮的发生。
预防压疮
指导患儿进行适度的下肢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同时,密切观察患肢的肿胀、疼痛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04
康复训练与日常生活指导
被动运动
在康复早期,患儿无法进行主动运动,可通过物理疗法或家属协助进行被动活动,如肢体关节的屈伸、旋转等,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主动运动
随着患儿病情的好转,可逐渐引导其进行主动运动,如进行床上的简单肢体活动,逐渐提高难度,以增强患儿的肌力和耐力。
训练计划调整
根据患儿的恢复情况,适时调整训练计划,确保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
2
3
观察患儿在站立时是否能够保持平衡,双下肢是否能够均等负重,以及是否有异常的站立姿势。
站立能力评估
评估患儿行走的步态、速度、稳定性等,了解其在行走过程中是否存在疼痛、跛行等不良情况。
行走能力评估
将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医生和康复团队,以便针对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评估结果反馈
日常生活技能训练
建议家属对家中环境进行适当改造,如增加扶手、减少障碍物等,为患儿提供一个安全、便利的康复环境。
家中环境优化
鼓励自主尝试
鼓励患儿在康复过程中自主尝试各种活动,以增强其自信心和独立性。
指导患儿进行日常生活技能的训练,如穿衣、洗漱、如厕等,以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家属的关心和鼓励是患儿康复过程中的重要精神支柱,有助于减轻患儿的焦虑和恐惧情绪。
提供情感支持
家属可以协助患儿进行康复训练,如监督训练计划的执行、提供必要的帮助等,以确保康复训练的顺利进行。
协助康复训练
家属与患儿密切接触,能够及时发现患儿的异常情况,如疼痛加剧、活动受限等,以便及时就医处理。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05
营养支持与饮食调整方案
评估患儿基础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