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操文库
PAGE6/NUMPAGES6
知识题库-立夏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1.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几个节气?
A.4
B.5
C.6
D.7
答案:D
解析:二十四节气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在全年中排第7个。立春是第1个,春分是第4个,谷雨是第6个。
2.立夏节气通常在每年公历的什么时候?
A.5月5日至7日
B.5月10日至12日
C.5月15日至17日
D.5月20日至22日
答案:A
解析:立夏一般在每年公历5月5日至7日交节,此时太阳到达黄经45°。立夏预示着季节的转换,是夏季开始的标志。5月10日至12日、5月15日至17日、5月20日至22日不符合立夏节气的时间范围。
3.以下哪项不是立夏的传统习俗?
A.吃饺子
B.斗蛋
C.秤人
D.迎夏
答案:A
解析:斗蛋是立夏的传统习俗,孩子们用煮熟的鸡蛋相互碰撞,以蛋壳不碎者为胜,增添节日乐趣。秤人习俗在立夏时,人们会在户外悬秤,为小孩和老人称量体重,寓意在夏季保持健康体魄。迎夏仪式则体现了古人对立夏节气的重视,通过祭祀等活动迎接夏天的到来。而吃饺子通常是春节、冬至等节日的习俗,并非立夏的传统习俗。
4.立夏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特点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气温明显升高
B.雷雨天气增多
C.湿度逐渐增大
D.霜期变长
答案:D
解析:立夏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明显升高,天气逐渐炎热起来。随着气温升高,水汽蒸发旺盛,空气对流增强,雷雨天气也随之增多。同时,湿度会逐渐增大,尤其是在南方地区,空气较为潮湿。而霜期通常在秋季和冬季出现,立夏后气温升高,霜期结束,不会变长。
5.立夏时节,在农业生产方面,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此时适合种植冬小麦
B.要做好农作物的灌溉工作
C.是收获水稻的季节
D.果园不需要进行管理
答案:B
解析:立夏时节气温升高,蒸发量大,农作物生长迅速,对水分需求增加,所以要做好农作物的灌溉工作,保证作物生长所需水分。冬小麦一般在秋季播种,立夏时冬小麦正处于灌浆期等生长阶段,并非种植时期。水稻收获季节因品种和种植地区而异,一般早稻在夏季末或秋季收获,晚稻在秋季收获,立夏不是收获水稻的季节。立夏时节果园也需要进行管理,如修剪树枝、防治病虫害、施肥等,以保证果树的生长和结果。
6.立夏有“尝三鲜”的习俗,以下不属于“地三鲜”的是?
A.茄子
B.土豆
C.苋菜
D.蚕豆
答案:B
解析:立夏“尝三鲜”分为“地三鲜”“树三鲜”“水三鲜”。“地三鲜”通常指苋菜、蚕豆、蒜苗(或茄子)等新鲜蔬菜。土豆一般不属于“地三鲜”范畴。“树三鲜”如樱桃、枇杷、杏子等;“水三鲜”像鲥鱼、海蛳、河豚等。
7.以下哪句诗词描写的是立夏时节的景象?
A.“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答案:A
解析:“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出自杨万里的《小池》,描绘了初夏时节小池塘中荷叶刚刚露出水面,蜻蜓已经停歇在上头的生动画面,符合立夏后万物生长的景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的是冬季雪景,将雪花比作梨花。“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描绘的是秋季枫叶经霜变红的景色。“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描写的是清明节气时的春雨纷纷和行人的哀愁,清明在春季。
8.立夏时,民间有给小孩胸前挂蛋的习俗,其寓意是什么?
A.保佑孩子平安健康
B.希望孩子聪明伶俐
C.预示孩子未来富贵
D.祝愿孩子学业有成
答案:A
解析:立夏给小孩胸前挂蛋,寓意保佑孩子平安健康度过炎热的夏天。鸡蛋圆润,象征着生活圆满,同时也有认为蛋有“疰夏”(夏季常见的身体不适现象)的作用,孩子挂蛋能防止疰夏。与希望孩子聪明伶俐、预示未来富贵、祝愿学业有成并无直接关联。
9.立夏节气在古代有重要地位,以下关于立夏在古代的说法,错误的是?
A.立夏是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迎夏的日子
B.立夏时会举行祭祀炎帝、祝融的仪式
C.立夏意味着农事活动进入相对清闲时期
D.立夏后白昼逐渐变长
答案:C
解析:在古代,立夏是一个重要节气,天子会亲率三公九卿到郊外迎夏,举行祭祀炎帝、祝融的仪式,表达对农业丰收的祈愿。立夏后,太阳直射点北移,白昼逐渐变长。而立夏时节,随着气温升高,农作物生长加快